【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瑞昌:细微之处彰显为民情怀
群众利益无小事,细微之处见真情。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江西九江瑞昌市从“小切口”入手,真正把知民情、润民心、解民忧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小板凳”上知民情 架起干群“连心桥”
“乡亲们,听村里反映,咱们上汪这条道路较窄,逢年过节就堵成‘一锅粥’;三联桥桥面道路照明不足,夜间出行不安全……今天来到组上,就是还想听听各位的意见建议,大伙有什么说什么,有难事一起解决。”近段时间,在瑞昌市常丰村“板凳会”活动中,常丰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志勇的“开场白”打消了村民的顾虑。
搬上小板凳,穿上红马甲,干部和群众促膝围坐唠家常,一次次的“板凳会”成为了连接干群之间的纽带和桥梁,不仅拉近了心理距离,更是找到了共解治理难题的“金钥匙”。“以前有问题都是直接去村委会,如今在家门口就可以畅所欲言了,我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对我们老百姓的关心。”村民汪大爷激动地说道。
为了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当地将“板凳会”作为深化主题教育的有力抓手,收集民情民意、现场答疑解惑,有效打通了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渠道,梳理完成道路硬化、污水管道改造、健身场所修建、牛皮癣整治等民生项目清单。
“小课堂”中润民心 凝聚奋进“正能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古至今从未断流,陶瓷是中华瑰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名片。其实,我们瑞昌也有许多优秀文化,比如瑞昌剪纸、瑞昌竹编……我们要保护好、传承好、发扬好。”瑞昌市桂林桥社区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开展“小课堂”理论宣讲。
·
一场场“小课堂”宣讲活动,不仅推动了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基层,也为基层党员干部“充电蓄能”。为了让理论宣讲更接地气、更聚人气,瑞昌市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作用,将宣讲阵地前移,由室内转到室外,将“小课堂”搬到大街小巷、村居广场、田间地头等群众聚集处,宣讲志愿者们以“家常话”解读大道理,用“身边事”传递正能量,通过动情的讲述、真诚的互动,让理论宣讲泥土芳香、掷地有声。
“小网格”里解民忧 托起群众“幸福梦”
“多亏了网格员小李的协调帮忙,如今小区南门安装了4盏路灯,上夜班回家的邻居不用摸黑了,尤其是像我们这些老年人,晚上出门散步也安全了好多,真的是太好了!”最近,家住瑞昌市黄家湾社区富豪花城小区居民王大妈逢人便夸社区网格员真的太贴心了。
·
2023年以来,瑞昌市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升年行动为契机,将社区居委会划分为基础网格,组建专职网格员队伍,通过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不断提升主动治理能力。
小小路灯,不仅点亮了夜晚,也照亮了群众“心灯”。为了更好地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工作动力和成效,瑞昌市坚持以“小网格”助力“大民生”,从群众关心关切出发、从群众急难愁盼着手,着力解决乡风文明、老旧小区改造、群众就业等工作中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以“竭尽所能”助力“群众所需”。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瑞昌市始终牢牢把握主题教育的总要求和目标任务,坚持以“真”的感情做实为民服务,以“深”的力度抓好理论学习,以“实”的干劲推动发展,用实际工作成果检验主题教育成效。
(陈迪权)
责任编辑:新闻网杨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