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让“美好愿景”变“民生实景”
“门口脏乱差的环境彻底没了踪影,改造之后的小区面貌焕然一新,我们居住在里面心情也舒畅。”“街头巷尾再也看不见餐厨垃圾洒漏导致的路面上污油横流,再也闻不到餐厨垃圾随意丢弃所散发出的臭气熏天。”“黄田里中学建好了,孩子上学有了着落,出了小区就是学校,真是太方便啦,政府为我们办了实事!”
……
一个个好评背后,是修水县人大常委会聚焦重点民生领域项目实施和质量提升,扎实推进2023年县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项目,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有力证明。
民生实事,一头连着群众的阴晴冷暖,一头连着代表的履职担当,是人大监督的重点,也是群众关注的热点。为发挥好各级人大代表在民生实事项目推进过程中的联系监督和支持推动作用,修水县人大常委会通过县人大代表全程参与民生实事项目各环节,使项目的实施形成“事前参与票决——事中监督推进——事后满意测评”的完整“闭环”,不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修水实践。
找准项目,以“民声”定“民生”。为最大程度广纳民意、汇聚民智,遴选出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民生实事,修水县人大常委会通过制定《关于征求对县级民生实事候选项目意见建议的通知》等文件,一方面向各乡镇、各部门和全社会公开征集项目建议,并广泛征求各级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另一方面,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组织人大代表深入基层调研,通过走访、座谈、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广泛集中民智、问计于民,多举措做实民生实事征集工作。
全程监督,让“实事”真“实施”。“民生实事项目进展得怎么样,我们去现场看一看、听一听就明白了。”修水县人大常委会委员和部分县人大代表在参与2023年县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视察时,每到一处,他们都仔细地向项目负责人了解项目建设进展情况,“我们还要进行满意度测评,所以对项目建设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在民生实事项目实施过程中,修水县人大常委会积极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由修水县人大常委会委员和部分县人大代表组成6个视察小组,各小组按照“一事一小组、一季一督查、半年一报告”的要求,定期开展工作监督,协调解决矛盾问题,了解掌握项目实施真实情况。正是有了人大代表的积极履职,民生实事项目才能落地有声、实施有力。
高效落实,使“民意”变“满意”。在今年初召开的修水县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上,2023年县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情况满意度测评结果公布,修水县第一人民医院三期建设项目等7项民生实事项目的满意率为100%,其余3项的满意率为99.2%。芦良西大道的“白改黑”改造工程高效高质完成、黄田里中学顺利迎接新生入学、修水县全面进入生活垃圾细分时代……这些项目的高效推进,县人大代表们看在眼里,他们纷纷表示,2023年县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项目建立在民意基础上,真正办到了群众的心坎上。
3年来,修水县人大代表票决实施民生实事项目30个,其中教育项目6个、医疗项目2个、道路工程4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个、体育项目2个、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项目5个、水利项目5个、改造项目5个,涉及教育卫生、老旧小区改造建设、城市公共服务、农村公路等多个民生领域,充分体现了民声,彰显了民意。今年,修水县人大常委会将进一步健全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项目监督机制,真正把每个民生实事项目办成优质工程、精品工程和创新工程,确保全县人民的“美好愿景”悉数成为“民生实景”,努力为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贡献更多人大力量。
(冷晶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黄梦如)
责任编辑:新闻网杨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