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撷归来 共享芬芳——记兴中学校语文组外出学习心得分享活动

时间:2024-05-24 17:37:06 来源: 九江新闻网

九江新闻网讯(张文英)海有涯,学无止。山高路远,挡不住教师们学习的步伐;夏意渐浓,留不住探索的步伐。5月中旬,兴中学校语文组4位教师自南京学习归来,于523日下午,在语文教研会上分享外出学习心得体会。会议由教研组长张文英主持,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李汝易及全体语文教师参加。

黄思婕老师表示,三天的学习,感触颇多,受益匪浅。印象尤为深刻的是赵志祥老师的《两茎灯草》。听完这节课,完全刷新了对严监生人物形象的理解。赵老师语言幽默风趣,竖一根拇指激励学生好学深思;起两根手指,淋漓尽致地展现一个吝啬鬼形象。在这堂课无论是赵老师的一根手指,还是学生的表演,甚至吝啬鬼的两根手指,都在这堂课里得以完美地演绎。从一篇课文分析人物性格,显然存在偏颇,要引导学生关注整本书,阅读整本书,再去分析。

刘梦玲老师说:此次南京之旅观摩的第一堂课是王崧舟老师的《月是故乡明》。收获颇丰!何谓诗意语文之道?王崧舟老师用他课堂上的一言一行回应着——看见孩子,找到人类共通的情感;联结母语,品味汉语之美。这是王老师诗意语文的底层逻辑,也是诗意语文扣人心弦的秘密。

付子玲老师感慨: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让我们看得更远,唐江澎老师的报告《语文教师如何做一名“朗读者”》让我受益匪浅。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小学生摆脱朗读的固定声腔,把握好三个方面:情境、基调、还原、再现;对象、目的、场合、方式;高低、停连、快慢、轻重。并现场教授大家如何做一名“朗读者”,引导学生学会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董瑞琦老师提到:语文老师要学会语言运用、概括提炼,让学生用思维感受文本的精髓,抓住语文的灵魂,抓住关键,抓住画龙点睛的睛,看到故事背后的内涵,不仅仅停留在文章本身,提高思维能力,提升文化自信。如何让语文课上出语文味?万变不离其宗,语文课需要去品味语言,于平常处读出不平常,这是语文教师的功力。语文就是围绕语言文字,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才是核心中的核心。

学无止境,行以致远。教育是一场永不止步的旅程。希望教师们在教育的道路上,多多学习,互相交流,努力成长,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提升教学经验。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