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奋进这一年• 九江答卷 | 逐梦沃野踏歌来

时间:2024-10-10 11:46:06 来源: 九江市融媒体中心(九江日报社 九江市广播电视台)九江新闻网

粮食稳面积增单产,特色产业高质高效,和美乡村宜居宜业……

九江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逐梦沃野踏歌来


金秋时节,行走在赣北大地,但见田畴似锦、沃野生金。

共青城市苏家乡田野阡陌纵横、生机勃勃,蔚蓝的天空之下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刘家 摄)

一年来,我市把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胜负手、总牵引,优先发展农业农村,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压舱石”,聚焦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努力把田园绿色提纯为发展成色,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瑞昌市赛湖生态农业文化园成为远近闻名的休闲观光农业园。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李涛渊 摄)

稳面增产

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

“3、2、1,开镰啦!”8月19日上午,种粮大户罗光胜站在稻穗金黄的田埂上高喊一嗓子,拉开了彭泽县杨梓镇田丰村再生稻收割序幕。

数台智能化收割机同时启动,开足马力在稻田里来回穿梭,轰鸣的机器声取代了传统人工作业的辛劳场景。“今年我种了700多亩水稻,其中再生稻350亩,全部实行机械化管理。”罗光胜笑容满面地说,“再生稻产量高,比一般稻谷每亩多400公斤。”

彭泽县位于九江市东北部,从温度、光照等条件来看,属于“一季有余、两季不足”的水稻种植区域。

为提高粮食产量,彭泽县选择了超级稻品种进行再生稻种植,并开展技术培训和专家下田指导,重点指导推广温控育秧大棚、水稻精量播种、“测土配方+侧深施肥”等技术,变“单季稻”为“再生稻”。

根据地力条件推广再生稻种植模式,是九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的生动实践。

“我们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锚定‘粮食播种面积411.1万亩、粮食产量29.35亿斤’年度任务,出台了‘粮油九条’政策激励措施。”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和农垦科科长王四海介绍,目前,完成早稻播栽56.4万亩、中稻播栽195.9万亩、晚稻播栽54.5万亩,开展水稻、油菜、大豆、甘薯等主要粮油作物高产竞赛,集中打造吨粮片12个、高产片90个。

永修县三角乡就是九江粮食的高产片区之一。这里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将过去高低不一、大小不等、机械难进、旱涝靠天、种植费时费工的“望天田”“斗笠田”变成阡陌纵横的“万亩田”“吨粮田”。流转大户淦克照告诉记者:“虽然流转租金上涨了,但是我们更愿意流转旱涝保收的‘放心田’。”

通过实施26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我市多地解决了土地资源差、产业基础薄弱的问题,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了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促进了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夯实了赣北粮仓丰产底气。

因地制宜

推动特色产业高质高效

“茶树发芽咧……”伴随着一声洪亮的喊山声,采茶工们挎上茶篼,穿梭在一垄垄嫩绿的茶树中采摘春茶。这是今年3月底,我市45万亩茶园采茶场景。

作为我国历史上“三大茶市”之一,我市既有种茶成习的悠久历史,又有历经千年的饮茶积淀。市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宋晓妤介绍,近年来,我市因地制宜,立足资源禀赋,做大“茶产业”,壮大“茶市场”:

第六届九江名茶名泉博览会暨第三届中国·九江茶市品茶会在九江茶市开幕。(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欧阳海员 摄)

——成功选育国家级茶树良种“庐云1号、2号、3号”,结束了庐山云雾茶没有本地良种的历史;

——重点聚焦庐山云雾茶、宁红茶“一绿一红”两大茶叶区域品牌,截至目前,庐山云雾茶市场价值评估达到48.19亿元(位列全省茶叶品牌价值榜首)、宁红茶市场价值评估达到29.25亿元;

——拥有规模以上茶叶生产企业200余家,各类茶叶专卖店以及茶楼1000余家,形成了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的产业链条。

这是我市聚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进农业产业化,把农业建设成为大产业”的重要指示要求,牢固树立工业化的理念、互联网的思维,全链条推动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的典型做法。

在推动传统茶产业成为特色产业、富民产业的同时,我市还推动水产、油菜等优势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出台了小龙虾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以沿长江、环鄱阳湖地区为重点,推广稻虾综合种养和小龙虾新型养殖技术,带动全市发展小龙虾产业。

江西虾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近年来我市成功引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签约后一周,就完成了1万亩土地流转。”这让公司总经理周鑫看到了我市推动特色产业高质高效发展的决心和速度。

不仅如此,我市新建的小龙虾交易中心在产销旺季时,日交易量超20万公斤,年交易额超2亿元。与之配套的精深加工、冷链仓储以及农家乐、美食城,让我市特色水产产业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永修龙虾节上演厨艺创新争霸赛。(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李涛渊 摄)

“龙头”引领产业,产业助力振兴。我市引进壮大农业龙头企业、筑牢乡村振兴产业根基,深入实施“头雁引航 雏鹰振飞”行动,持续提升“外引内培”质效。仅今年上半年,累计招引农业项目32个,签约金额84.63亿元。

内外兼修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走进庐山市白鹿镇秀峰村,空置的民居成为人气火爆的精品民宿,废弃的石材园区发展成综合性生态农业观光园,生态复绿的矿山正规划建设采石遗址公园。

秀峰村党总支部书记邱望彬介绍,依托庐山南麓秀美自然风光和森林氧吧资源,秀峰村大力发展乡村民宿、农业观光、休闲采摘等乡村旅游项目,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尝到了绿色发展的甜头。依托乡村旅游,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已达50万元。

“村庄变得整洁漂亮、邻里关系更和谐,大家都觉得生活在村子里很幸福,年轻人周末也更愿意回来和家人共享美好的乡村生活。”村民邱文荣在说话间不觉笑意满满。

秀峰村的华丽蝶变,是九江学习“千万工程”经验,以乡村建设为纽带,充分激发乡村多元价值结出的硕果。

像秀峰村这样一步步扮靓村庄“面子”、做实村民幸福“里子”的村镇还有不少。

柴桑区涌泉乡美猴王黄桃基地硕果累累。(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李涛渊 摄)

武宁县新宁镇渡头村积极打造景村融合、产村融合、三治融合、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四融一共”和美乡村,走出了一条产业赋能、村民受益的共建共富发展路径。

湖口县武山镇持续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实施“一村一品”强村工程,逐步形成“沿途有美景,村里有乡愁,田野有产业”的新图景,乡村发展更有温度,百姓生活更具质感。

修水县石坳村通过“秀美乡村”“厕所革命”“乡村森林公园”“和美乡村”项目建设,切实推动村庄环境风貌由“一时美”向“持久美”转变。

近年来,我市按照全省和美乡村先行示范区试点建设部署,成功争取武宁县、庐山市入选全省第一批4个先行片区17个先行县创建名单,修水县、永修县成功入选全省“四融一共”建设县创建名单。

“目前,我市已完成58个示范样板村选点布点工作。”市农业农村局乡村建设促进科科长陈栋介绍,通过“内外兼修”,赣北农村绘就出一幅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新画卷。

与此同时,我市以“四提升一推广”为抓手,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以“七改三网一整治”为重点实施新农村点整治建设,全面完成876个建设点选点布点,建设工作正有序推进。

“三农”步履稳,振兴“硕果”实。位于长江与鄱阳湖交汇之地的九江,正一步一个脚印把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变为美好现实。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程静)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