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看九江
近期,《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和央视《新闻30分》《新闻直播间》等栏目报道了我市这些工作——
10月14日,《新华每日电讯》头版头条稿件《江右新跨越:“固本兴新”一年间》,大篇幅报道在“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下,九江市干部群众牢记嘱托,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扬长避短、固本兴新,正一步一个脚印把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一个个新故事见证着这片土地的新变化。

10月14日,《新华每日电讯》5版头条稿件《庐山打开山门走向世界》,单条报道了作为全国第一处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名山、人文圣山,庐山正乘着打造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的东风,进行最新这轮改革,打开山门、走向世界,做实唱响“庐山天下悠”品牌上迈出坚实步伐。

10月14日,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栏目播出:近年来,无人机在动物监测、保护领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无人机非法航拍惊扰到野生动物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九江都昌永修等地采取多种措施,为前来鄱阳湖越冬的候鸟支撑起安全的栖息环境。
10月14日,央视《新闻直播间》栏目播出《江西湖口 水产迎来收获季 水美鱼肥秋捕忙》,报道九江市湖口县水产场迎来丰收季,渔民们忙着秋捕,将鲜鱼发往全国各地。人放天养的原生态养殖模式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10月15日,央视《新闻直播间》栏目播出《江西 越冬候鸟陆续飞抵鄱阳湖水域》,报道鄱阳湖陆续迎来大批越冬候鸟,在湖口鞋山水域以及南北港等内湖水面,呈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生态画卷。

10月15日,央视《新闻直播间》栏目播出《江西共青城 百余亩栀子果迎丰收 工人采摘忙》,报道九江共青城市江益镇的栀子果成熟,工人们抢抓晴好天气,忙着采摘,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

10月16日,《新华每日电讯》8版稿件《驻村日记里的民生期盼》,单条报道了九江市都昌县农业农村局干部、驻南山村第一书记余顺员写下753篇驻村日记,背后讲述了他为民解忧、真情服务的感人故事。

10月16日,央视《新闻直播间》栏目播出《今天是世界粮食日 超2000万吨 秋粮收购进行时》,报道邮储银行修水县支行优化金融服务,开通秋粮绿色通道,保障秋粮贷款及时、足额发放。

10月17日,《经济日报》11版稿件《大规模设备更新稳步推进》,其中报道了位于濂溪区的九江振鑫船务有限公司,正准备按实施方案的时间节点推进设备更新,未来计划拆解4条老旧船,并新建2艘新能源船。新船建成后,既可以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维护成本,还可以提升船舶整体安全水平。
10月18日,央视《新闻30分》栏目播出《鄱阳湖进入极枯水位 再现“大地之树”景观》,报道鄱阳湖进入极枯水位后,都昌段水域滩涂在水流分支的冲刷下,呈现出栩栩如生的“大地之树”景观,从空中俯瞰,非常震撼。

10月18日,央视《新闻直播间》栏目播出《江西九江 千只灰鹤飞抵鄱阳湖都昌湖区》,报道随着气温逐渐下降,鄱阳湖的越冬候鸟增多,已经有千只灰鹤飞抵鄱阳湖都昌候鸟保护区,成为湖区一道靓丽的风景。

10月19日,央视《新闻直播间》栏目播出《江西 鄱阳湖秋意浓 候鸟翩跹江豚跃》,报道据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口保护监测站的工作人员监测,目前已经有30多种5000多只越冬候鸟抵达鄱阳湖湖口水域,预计11月将迎来越冬候鸟的栖息高峰。

10月21日,央视《新闻直播间》栏目播出《关注森林“粮库” 茶油成为食用植物油消费量前十位油种》,报道九江市德安县磨溪乡的油茶迎来丰收季,当地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建了1350亩高产油茶示范基地,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丰收。
10月22日,《人民日报》19版头条稿件《党建聚链,激发产业活力(深度关注)》,大篇幅报道了九江瑞昌市、永修县按照“围绕产业抓党建,抓好党建兴产业”的思路,积极探索以产业链党建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其中,瑞昌市人民冲压有限公司在产业链党委的有力推动下,企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永修县有机硅产业链,推动党建与服务深度结合,打造线上线下高效服务平台,实现企业抱团发展、合作共赢。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