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铸魂育新人,启智增慧担使命——庐山市饶思琦小学道德与法治名师工作室送课活动举行

时间:2024-11-02 17:49:41 来源: 九江市融媒体中心(九江日报社 九江市广播电视台)九江新闻网

九江新闻网讯(陶可心)为全面提升庐山市的思政课教学质量,促进庐山市思政课教学创新化、品质化提升,11月1日,由庐山市教体局主办的“培根铸魂育新人,启智增慧担使命”饶思琦小学道德与法治名师工作室送课活动在庐山市第一小学举行。

本次活动由工作室领衔人饶思琦主持,庐山市教体局办公室主任张文清、教研室主任郭星云、教研室副主任李碧菁、教研员魏紫霄,庐山市第一小学党支部书记余明霞、校长黄杏春、教导处主任徐姝姝到场观摩指导,庐山市各校优秀思政教师参与。活动分三部分举行:工作室优秀成员、庐山市一小教师陶可心进行优质课展示;工作室领衔人饶思琦带来专题汇报;现场研讨交流。

陶可心老师执教四年级下册《这些东西哪里来》第3课时《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这节课曾获庐山市录像课比赛一等奖、九江市录像课比赛二等奖。

陶老师在课堂中坚定政治信仰,明确育人方向。通过创设情境、探究活动,让学生关注到中国制造无处不在,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爱国情。同时引导学生理性看待,要想真正的强大,必然要有创造。在孩子的心中播撒“创造”的种子。

陶老师的课堂结合当下热点,关注新闻时事,讲好中国故事。融合2024年北京国际车展、华为创新技术新品发布会、复兴号动车组等元素,把中国故事潜移默化地融于教学。铸魂育人、立德树人。

接下来,工作室领衔人饶思琦就“‘三新’背景下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一年级教材教学建议”展开专题汇报。在“三新”背景下,即新时代、新理念、新要求的宏观指导下,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一年级的教学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首先饶老师说明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素养: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再从修订理念、修订重点、编写逻辑、教材内容的主要变化等方面对新旧两版教材对比分析,接着针对一线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困惑进行一一解惑,最后饶老师提出了一年级教材使用的整体教学转化实施建议。

在“三新”背景下,一年级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情感与认知并重,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为少年儿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郭星云也就本次活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指出,思政课教师应讲活大道理、讲活实践小故事、讲透时代大趋势。教师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做到“润物细无声”。思政课不是让学生盲目地接受某种观点,而是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交流研讨时间,陶可心老师讲述了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意图,现场也有许多教师踊跃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提出了一线教学工作中产生的疑问。

活动最后,由张文清发表总结讲话。他表示,我们应当牢记教师的初心使命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因此,对学生道德与法治的渗透并不只属于思政老师,而应体现于每一位教师、每一门学科。要给学生的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希望广大一线教师扎实上好每一堂课,注重“五育并举”,培养“完整的人”,努力成为“大先生”,做好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学无止境,教亦无涯。本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心灵的触碰。相信大家都收获满满,也更加深刻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的内涵。思政课早不再是枯燥的理论说教,而是结合了历史故事、地域特色等元素的“思政大餐”!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我们将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导向,助力学生在人生成长的“拔节孕穗期”茁壮成长,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