浔遗·寄——九江非物质文化遗产韵集彩排忙
九江新闻网讯 11月25日,九江市文化艺术中心的灯亮起。随着演员们轻快的脚步声,一场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演出正在这里进行紧张而忙碌的彩排。彩排现场,空气中弥漫着浓厚的艺术气息。导演和演员们都力求完美,对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唱腔都进行了细致的调整。
此次非遗韵集节目众多,其中,湖口青阳腔俗称高腔戏,隆庆万历年间,徽商顺江而上往来江西湖口,发觉此地江河激荡,人杰地灵,商帮便将青阳腔引入湖口,从此湖口便有了青阳戏班和艺人。青阳腔最辉煌的时候,手抄剧本几乎家家都有,职业班舍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围鼓坐唱则村村皆是,那个时候的“秀兰班”可是当时非常有名的青阳腔戏班。经过岁月的洗礼,历史的沉淀,2006年,“湖口青阳腔”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而丫丫戏流传于永修及周边地区的民间小戏。因旦行角色男扮女妆,头上扎着两个丫丫发髻,口中唱着“丫丫”的衬词与土语,遂以“丫丫戏”的名称在民间传开。其剧目、音乐和演出形式一直保持着说唱向戏曲衍变的原始面貌。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戏剧类项目。
宁河戏又称"宁州大戏"或"宁河班"。是江西地方大型古老剧种之一,它发源于修水县,流行于赣北及湘、鄂、赣交界一带。宁河戏文武兼备,唱、唸、做、打完整成套。传统剧目可查者4000余种,多系整本,声腔以二凡和西皮为主,兼收徽调、昆曲和民歌小调。
此次非遗专场演出将为观众带来一场盛大的文艺盛宴,更会让大家更加深入了解和爱上九江非遗,为九江市非遗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九江市演艺交流促进中心供稿)
责任编辑:
一审:
二审:
三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