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昌市黄金乡:“红领金”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九江新闻网讯(黄国强)今年以来,黄金乡坚持将党建引领作为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创建“红领金”党建品牌,全面实施“红领前哨”“红领铁军”“红领产业”“红领治理”四大“红领”工程,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战略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聚焦“红领前哨”,谱好夯实基础“进行曲”
严密党建责任体系。建立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制度,党委书记每月主持召开党建工作例会,党政领导根据蹲村联系指导基层支部,并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党建办每月制定下发党建重点任务清单,实行月度调度、季度通报、年度考核,建立“查摆、反馈、整改、验收”问题整改闭环机制,形成了责任明确、领导有力、运转有序、保障到位的党建工作机制。
严肃基层组织生活。开展“六个规范月”活动,推行“组工业务拉练”“组工擂台比武”,组工干部业务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建成党建展览馆、清风长廊,大力推进“立足岗位作贡献”“红马甲争当五员”“我为群众办实事”等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党员干部主体意识不断增强,积极主动参与抢险救灾、项目服务、乡村振兴等重点任务,汇聚了党员队伍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
严格工作绩效考核。创新建立基层模范党支部建设考核,推动支部季度评比争创“红旗党支部”,并从严从实发展培养党员,加强和改进日常管理,全面落实党员“三诺一评”和积分管理,全乡378名党员每月践诺,全年评选“红星党员”31名,以支部为单位张挂“红星榜”表扬,营造了比学赶超浓厚氛围,金岭村、北山村党支部分别获评全省、九江市乡村振兴模范党组织。
聚焦“红领铁军”,谱好凝聚合力“协奏曲”
选优村级干部队伍。建立完善人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机制,重点做好9名村党支部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建好管好“乡村党校”,坚持学习赋能、培训提能,组织赴柴桑岷山等地外出观摩学习,全力打造政治意识强、组织能力强、发展本领强、作风纪律强的“四强”型新时代村级干部队伍,并推行“周工作量化清单制”,实施村“两委”干部绩效考核,激发了干事创业活力。
培育青年干部队伍。实施“金英”优才计划,组建“金英学社”,10名党政领导结对帮带28名青年干部,并组织参与到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乡村振兴等主战场“淬炼”提能。每月组织“金英讲堂”、每周“金英夜话”活动,组织青年干部互学互动、取长补短,并组建新媒宣传、创意策划等7个专技小组,参与全市理论微宣讲巡讲,在实干锤炼中展现出青年干部有为风采。
建强新型人才队伍。建好“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引导乡贤反哺家乡,实施“才聚工匠 筑梦黄金”人才项目,推进黄金乡商会成立运行,促进企业交流、人才互动,全力服务辖区企业做大做强。重点推动新江洲造船厂等重点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实施名校优生引进计划,先后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和助理以上工程师50余人,为“工业强乡”凝聚了最广泛工匠人才力量。
聚焦“红领产业”,谱好乡村振兴“奋进曲”
推进特色产业发展。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临江区域优势,大力引进优强项目落户,并工作专班化推进项目服务,现已形成中建材新材料、恒创矿业等为代表的超大规模、绿色开采、精深加工型现代化矿业企业和新江洲造船厂为代表的高端船舶制造企业格局,中建材年税收已超亿元。同时,全力支持发展鱼面加工、藜蒿种植等村级产业,助推特色产业创品牌、上规模。
推广联村经济模式。六个行政村作为联合股东先后注册成立众联农业、联村发展贸易两家公司,招聘专人市场化运营,重点发展“联村经济”。通过与黄甲山牧业公司合作,接受专业技术托管,投资230万元建成大型养殖场,最大饲养量1000只奶山羊。整合全乡运输车辆以及富余劳动力资源,围绕辖区工矿企业下游链条提供货物运输服务,持续巩固了村村“百万强村”地位。
推动集体收益惠民。坚持“党委主导、公司自主运营、百姓普惠受益”模式,真正把收益用于为民办实事、解难事,使集体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全体村民。结合党纪学习教育、“群腐”整治工作,推动解决了一大批暖民心的民生实事,美丽集镇大变样、秀美乡村展新颜、“一老一小”优保障,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和凝聚群众功能进一步增强。
聚焦“红领治理”,谱好和美乡村“幸福曲”
建强网格工作阵地。建立完善“村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联系户”三级联动网格治理体系,落实党员联户机制,推进乡村领导干部和党员志愿者常态化走家串户,主动服务沟通,解决实际问题。目前全乡设有27个网格,配有网格员58人、辅助网格员58人,在家党员干部150余人联系在家群众907户2253人,每月认领微心愿近百个,干群关系日渐密切。
用好乡村夜话平台。针对在家群众少,且白天从事生产活动难于聚集的现状,饭后闲时与群众围坐一堂,讲政策、察民情、聚共识,结合“进百姓门、排千企忧、暖万家心”干部作风大提升活动,先后开展“乡村夜话”23场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38条,统筹资金500余万元先后实施多佛畈港和下巢湖泵站改造、建设邓家山上山道路、建成前程村“一老一小”幸福院、实施村组道路“白改黑”、沟渠清淤、山塘水库加固等30余件民生实事项目。其中,“乡村夜话”推动解决前程村自来水问题的经验做法在人民日报刊载。
激活村民自治活力。构建以“党群服务中心+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的党群一体化联动机制,逐步形成党建引领、村民自治、广开言路的基层治理新模式。同时,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及精神文明建设,并晒出“乡风文明红榜”,成功承办瑞昌“铁肩有爱”新时代文明实践集市活动,集中表扬6名“孝亲敬老之星”,激发了群众热情,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得到显著体现。
责任编辑:
一审:
二审:
三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