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用“脚板子”“嘴巴子”“耳根子”,抓好矛盾纠纷前端治理
九江新闻网讯(罗兵 吕珅)“幸亏民警今天来得及时,不然几位村民争吵无果真会打起来”。刚陪同民警一起成功调处村民门口排水沟改道纠纷的九江市柴桑区涌泉乡村干部戴某某事后激动地说。
坚持“抓前端、治未病”理念,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理念创新。古人云:“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涌泉派出所民警通过“勤”用“脚板子、嘴巴子、耳根子”从“抓末端治已病”到“抓前端治未病”,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活动,将矛盾纠纷防于未然、止于未发、化于萌芽。
勤用“脚板子”访民情,走出“两叫一不叫”
11月25日,民警第三次来到因为宅基地纠纷发生打架的黄洞村村民刘某家中进行回访,刘某最终向民警讲述了埋藏在心里十几年的积怨。刘某表示当初与刘某某打架不仅仅是因为他侵占自家宅基地的原因,还因为十年前他父亲外出务工,留年幼的他和母亲两人在家,刘某某有一次欺负他母亲,打了母亲“一巴掌”,这件事情他一直记在心里十几年了,今天他才肯当民警面把心里的积怨说出来,说完后他也彻底释然了。民警得知后,随即也找来刘某某,通过为两人再次说和,才最终为双方化解了多年来的积怨。
自九江市柴桑区公安局部署开展“化解矛盾风险 维护社会稳定”专项行动以来,涌泉派出所民警通过“迈出铁脚板、走进千万家”,深入田间地头,来到百姓家中,与群众面对面交流,问需求、听意见、解难题、化纠纷、除隐患,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活动。通过民警勤用“脚板子”在辖区走访,警民关系越来越近,辖区里的人和事都装进了民警的心里。民警进门就能叫出老百姓名字,老百姓家门口张贴了社区民警的公示牌,见面老百姓也能叫出民警姓名,民警来家中的次数多了,老百姓家养的狗都不再“叫”了,真正走出了警民一家亲的和谐景象。
勤用“嘴巴子”拉家常,念出“百家平安经”
“老叶,最近是不是又跟你兄弟‘拌仗’(方言)了?”民警小秦碰到满脸愤怒的枫树村村民叶某关切的向前问道。叶某兄弟间不合,时常吵架闹纠纷,派出所还曾出过警。前几天,叶某听说自己兄弟又在村庄说他坏话,心里气不过,于是今天就想上门去找他理论,正好碰到了民警让帮忙评评理。民警赶忙拉住叶某,为他点上一根香烟,陪叶某坐了下来“夸白”。民警耐心地倾听完他心里的怨恨和不平,随即对叶某做起了思想工作,劝他不要再做出什么冲动或违法的事情来。叶某与民警间通过“一袋烟”功夫的聊天,最终被说得破涕为笑,高高兴兴地返回了自己家。
涌泉乡地处九江市柴桑区的最西陲,与瑞昌交界,当地百姓方言很难懂,更加难学难说。当地群众平时交流都是说本地方言,特别是与当地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交流,民警不会说几句当地“方言”,很难与他们沟通,更加难把群众工作做好。“要想做好基层派出所的工作,就要用群众语言做沟通,与群众处成一家人”。涌泉派出所所长罗兵对新入警的年轻民警如是说道。今年也是他来九江工作的第17个年头,作为湖南人的他现在出门就能说一口流利的“九江方言”,这也是他多年在基层工作学习到的经验。
勤用“耳根子”听民意,解除“家长里短忧”
12月19日,民警在走访时听到锣鼓岭村村民冯某在自家门口与人骂架,动静很大引来了旁边邻居的围观。民警上前询问,冯某跟民警讲述了事情经过。冯某家去年才做的新房,靠东边开了一扇窗户,但窗户玻璃总是莫名其妙被人砸破,今天已经是第三次了。冯某怀疑是邻居李某家人故意砸的,因为做房子的时候李某就说过开窗户对着他家老房子,会影响他家的风水,但李某对冯某的指控却矢口否认。了解情况后,民警建议冯某在东边窗户贴上透光纸,一者可以保护自己隐私再者也可以消除李某心理的忌讳,另外在门口装上监控,再发生类似情况就有据可查。冯某听了民警的话,自此后两家再未发生纠纷。
今年以来,涌泉派出所通过民警用好“三勤”,在辖区共走访家庭3355户,走访群众达8387人,帮助困难群众89人,在辖区做好人好事115件,预防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97起,辖区未发生“民转刑”“刑转命”案事件及群体性事件,有力维护了辖区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责任编辑:
一审:
二审:
三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