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两会首场“局长通道”举行
市两会首场“局长通道”举行
直面社会热点 畅谈未来发展
九江新闻网讯(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张新红 陈沽玥 吴金阳/文 程鹏/摄)1月11日上午,市两会首场“局长通道”在半岛宾馆开启。首场“局长通道”邀请了来自市住建局、市生态环境局和市港口航运管理局的3名负责人,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就房地产市场发展、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大气污染防治、农村污水治理、发展口岸经济和提升港口能力等热点话题,回应社会关切,畅谈九江发展,并现场回答了记者们的提问。
九江市十六届人大六次会议“局长通道”现场。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时提到了要大力发展口岸经济。请问市港口航运管理局采取了哪些重点举措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要求,发展我市口岸经济?
市港口航运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黄效兵: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亲临九江时的重要讲话给予我们极大的鼓舞,过去一年,我们立足职能,充分发挥九江港通江达海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口岸经济,推进区域航运中心建设,重点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扩大了口岸开放。2024年2月27日,交通运输部发布第14号公告,在原有城西港区、城东港区和湖口港区开放的基础上,九江港沿江各港区全面开放,形成“一港五区”全贯通开放格局。
二是拓展了口岸功能。九江现有进境粮食、进境肉类指定监管场地。进境水果指定监管场地已于去年10月完成建设,南昌海关正在进行预验收。
三是丰富了物流通道。集装箱班轮发展至19条,尤其是国际直航有新突破,成功开行至俄罗斯、日本国际直航;长江航线方面,开通上至长江第一港水富港,下至长江出海口上海港的航线11条。
四是提升了服务能力。持续推动“区港一体化”“陆改水”“联动接卸”“离港确认”等一系列通关创新举措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通关效率。加强了口岸信息化服务,推动我市智慧口岸试点项目纳入南昌-九江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项目;九江港数据交换成员已增至21家;支持发展航运金融、保险等功能,九江港已初具集航运交易、海事法庭、航运金融等现代航运服务功能。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请问我市出台了哪些促进市场平稳发展的措施?接下来还有哪些考虑?
市住建局党委书记周小琳: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既关系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又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连续三年出台和完善了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全省率先取消限购,优化住房公积金各项政策,创新推出了买房抽大奖、购房优惠券等奖励性政策,仅中心城区兑现政策奖补就达5亿元左右。争取国家保交楼专项借款7.37亿元,专项借款保交楼项目在全省率先全部交付。全力打好保交房攻坚战,2024年保交房项目交付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降幅连续4个月收窄,呈现止跌回稳态势。
接下来,我们将从“释放需求、改善供给、推动转型”三个方面持续发力。
一是积极用好国家关于城中村和城市危旧房改造等一系列支持政策,全面推行房票安置,不断释放刚性需求。
二是加快建设“好房子”,不断优化“好房子”的标准和政策,建设绿色、低碳、智慧、安全的高品质住房,充分激活改善性需求。
三是持续打好保交房攻坚战,在降低存量风险的同时,进一步强化预售资金监管,有力有序推进现房销售,有效防范新的交付风险,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为什么到了秋冬季节,不同程度的污染天气要比春夏季节频繁,甚至偶尔会有重污染天气,请问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市生态环境局在应对重污染天气上,有哪些措施?
市生态环境局党委书记、局长张南:九江地理位置比较特殊,东、西、南三面环山。特别是每年秋冬季节污染气团难以扩散,加上本地排放等原因,导致大家都有感受:冬天上高速,能见度不高,甚至封路,这给生产生活带来了不便。
近年来,我们印发了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制定了应急减排清单,在秋冬季可提前3~5天精准预测污染,并按程度不同,分三级启动应急响应。通过调整企业和工地生产节奏,开展道路增湿作业,加强重型车辆、餐饮油烟、露天焚烧和烟花爆竹管制,全面降低本地排放水平。2025年1月以来,通过全市人民共同努力,同时开展应急措施,重污染天数至少减少两天,也希望全体市民一起努力,为更好的冬季天气作出贡献。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九江作为我省唯一的沿江港口城市,近年来港口吞吐量实现了快速增长,目前我市港口基础设施、吞吐能力能否跟得上吞吐量增长步伐?据了解,九江港还存在缺少危险品集装箱装卸资质问题的短板,下一步如何推动我市港口能力建设提质增速?
市港口航运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黄效兵:近年来,九江港吞吐量屡创新高,九江港基础设施紧跟吞吐量的步伐,目前基本相匹配。
“十四五”以来,我局积极推进规模化码头建设。建成了我省首座万吨级码头九江电厂码头、城西赤湖公用码头等一批规模化公用码头,建成投用了城西安信码头、沙山码头,港口吞吐能力新增超亿吨。投资建成城西港区铁路专用线并投产,打通了进港铁路“最后一公里”。彭泽红光港区铁路专用线已开工,建成后将有力保障铁、水无缝衔接,有效保障货物运输。
下一步,我们将加紧推进城西码头二期项目、彭泽泽诚公用码头、湖口银砂湾公用码头等港口项目建设。同时,根据市场需求,补齐短板,特别是针对九江港缺少危险品集装箱装卸资质问题,加以补足。建设危险品集装箱水运物流通道,在彭泽港区谋划建设危险品集装箱堆场,计划2025年上半年开工建设,届时八类、九类危险品集装箱可以直接从九江港通过水路出口,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升我市港口能级。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目前,有些地区的农村生活污水还存在污水直排、收集不到位,甚至排污设施“空转”的现象,请问市生态环境局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市生态环境局党委书记、局长张南: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问题是老百姓关心的“身边事”。一直以来,我们将农村的污水当成大事,下大力气解决。目前,全市已经完成了816个行政村的整治任务,提前且超额完成了“十四五”期间的任务。但也有不少地方确实存在“不能用、不好用、用不起”等现象,农村“候鸟”“人口脉冲”等也给设备平稳运行维护带来极大困难。接下来,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改善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问题。
一是坚持低成本、易管护、资源化的思路,确保有人管、能落实,鼓励污水“再生”“回用”,把废水变成“肥水”。
二是加强部门联动,分享信息、共享资源,一起排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正,统筹好专项资金的使用,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让设施建好更要管好。
三是推广做得好的地方经验,因地制宜,找到最适合本村的生活污水治理模式。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当前已进入“十四五”末期,请问我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完成情况如何?“十五五”期间又有怎样的举措继续改造城镇老旧小区?
市住建局党委书记周小琳:老旧小区既承载着居民的生活记忆,又面临设施陈旧、环境不佳、管理缺失等问题。我市聚焦群众所急所盼,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鼓励社会参与,多方筹措资金50多亿元,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13个、房屋1.5万栋,改造面积2600多万平方米,惠及居民约30万户。今年,我们将继续改造老旧小区16个,全面完成“十四五”的改造任务。
“十五五”期间,我们将持续把老旧小区改造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进一步抓实抓好。
一是全面摸清底数。对2001年至2005年建成的住宅小区进行全面摸排,将符合改造条件的纳入项目库。
二是科学组织实施。抢抓国家政策机遇,高质量谋划、储备和申报改造项目。聚焦“楼道、环境、管理”三大改造重点,按照“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三类改造标准,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小区改造内容,对居民改造意愿强烈、设施和服务短板突出的小区优先改造。
三是建立长效机制。发挥好街道、社区党组织引领作用,引导居民协商确定改造后小区的物业管理模式,建立健全老旧小区住宅维修资金归集、续筹、使用机制,从“改好”到“管好”,实现小区共建共享共治。
责任编辑:
一审:
二审:
三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