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刻经典陈年封缸 致敬卓越九江品牌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瑰宝历经岁月的洗礼却依旧璀璨夺目,九江陈年封缸酒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名人隐士岂能无酒?” 唐代诗人白居易笔下的 “绿蚁新醅酒”,恰是对陈年封缸酒的绝妙写照。每当夜幕降临,燃起红泥小火炉,轻抿一口新醅酒,仿佛能听到历史的悠悠回响,感受到那千年传承的独特魅力与韵味。
近期,一批复刻 1964 年出口纪念款的陈年封缸酒惊艳登场,使得这一传统佳酿再度走进大众的视野,而其背后则蕴含着一段充满热血与坚守的传承佳话。
回溯到 1964 年,九江陈年封缸酒顺应时代潮流,借助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经由澳门、香港转口,踏上了出口换汇的征程,与茅台等名酒一同肩负起助力国家经济复苏的重要使命。当时,封缸酒采用景德镇名瓷作为酒瓶,其彩盒包装更是融合了国粹精华、老浔阳的独特风情以及名人的珍贵墨宝,酒液与外包装相得益彰,盛装迈向世界舞台,尽显中国风采与自信。
封缸酒是九江人的回忆与骄傲,也是九江市封缸酒非遗传承人卢汪洋心中一抹难以割舍的情怀。卢汪洋与九江封缸酒的缘分,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那时,从偏远山旮旯走出的他大学毕业,进入国营九江市封缸酒厂。初入工厂,工会发放的300元安家费,宛如冬日里的一抹暖阳,温暖了他的内心。工作中同事们的点滴帮助与关爱,助力他不断成长并取得成绩。然而,时代的浪潮汹涌澎湃,在国退民进的大趋势下,国营酒厂无奈破产,卢汪洋也随之下岗。但命运的转折并未切断他与封缸酒的深厚情谊,传承非遗、复兴封缸的坚定信念如同一颗顽强的种子,在岁月的流转中深深扎根并茁壮成长。
2024年,酒行业消费市场寒意袭人,卢汪洋和他历经 “瘦身” 后仅余一成规模的团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艰难困境。资金压力犹如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投资的耐得封缸酒厂又遭遇银行抽贷、追偿,亏损的阴霾始终笼罩不散。即便身处如此艰难的境地,他内心的坚守却从未有过丝毫动摇。在灵魂的至暗时刻,他摒弃了虚荣与世故,勇敢地直面困境,如同一个赤诚的婴儿般纯粹而坚定。
幸运的是,黑暗中总会透出希望的曙光。国内知名的酒设计大咖付木强老师听闻卢汪洋的故事后,毅然决然地带领 “酩阅” 团队全力相助,亲自操刀进行设计;原国营酒厂的同事、耐得酒业创始团队成员罗干华不辞辛劳,翻箱倒柜找出经典原瓶原装,为复刻工作提供了珍贵的样本。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下,复刻 1964出口纪念款陈年封缸酒的行动正式拉开帷幕。首批限量推出 2024 年度1964 箱(1*4 瓶),共计 7856 瓶,每一瓶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封存着往昔的辉煌岁月。
此次复刻行动意义重大。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而言,它是对九江古老酒文化的深情回望与追溯,那些尘封于典籍和记忆深处的老浔阳故事以及精湛的酿造工艺,随着复刻酒的问世,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唤醒了几代人的城市记忆;在市场方面,它契合了当下消费者追求高品质、热衷文化内涵的消费升级理念,在消费降级的大环境中独辟蹊径,凭借其独特的纪念意义和稀缺属性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
作为九江陈年封缸酒的非遗传承人、耐得封缸酒业的创始人以及琵琶亭品牌的持有人,卢汪洋希望借助此次契机,将九江琵琶亭陈年封缸酒精心雕琢成九江城市的崭新名片,让这一沉寂数十年的品牌重新回归卓越,再现昔日的辉煌,让九江陈年封缸酒的醇厚酒香,飘向更为广阔的天地。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展望未来,九江陈年封缸酒必将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在坚守中砥砺奋进,续写非遗传承的传奇新篇章。
责任编辑:
一审:
二审:
三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