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赋能 “成色”更足——我市推进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擦亮为民服务底色

时间:2025-01-25 10:58:54 来源: 九江日报 九江市融媒体中心(九江日报社 九江市广播电视台)九江新闻网

1月20日,窗外寒意阵阵,浔阳区红色蒲公英社会治理服务创新园二楼会议室却暖意浓浓,来自九江市众爱社工协会和8所高校的返乡大学生志愿者正在为20多名“三新”群体子女、孤儿以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开展为期一周的寒假托管服务。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服务,建强用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志愿者两支队伍,聚焦基层治理,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围绕“强政策、优培育、促发展”的思路,实行社工与志愿者联动,整合有效资源,推动志愿服务专业化、精准化、常态化,搭建为民服务新空间、新载体、新平台,让“有意义”的事情变得“更专业”,形成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

“建”机制 党建引领“红色”更浓

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原则,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探索社工服务机构、志愿服务机构融合发展新模式。通过建立市县社会工作部、社工服务机构与志愿服务组织的组织联育、项目联动、队伍联育、信息联享的统筹协调联动机制,推动社会工作专业课程纳入市委党校培训体系,集中开展党的创新理论专题辅导,帮助社工服务机构、志愿服务机构党组织深入解读党的创新理论,筑牢党员思想政治防线。通过定期举办全市社工服务机构、志愿服务机构党组织书记能力提升培训班的模式,邀请党校教授和党务专家专题开展基层党建工作实务授课,已先后培训200余人次,以此持续增强基层党组织书记政治定力、业务能力和统筹能力。

同时,通过党费全额返还、以奖代补等方式向基层党组织拨付党建工作经费,确保社工机构、志愿服务机构党建工作有钱办事。在此基础上,市委组织部还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纳入全市“人才新政20条”,在全省率先印发了《九江市优秀社会工作人才选树办法》,每年选拔1次,每次20名,每名奖励1万元,截至目前,已评选40名优秀社会工作人才、发放奖励资金40万元。

“育”队伍 专业服务“成色”更足

近年来,我市先后实施“添柱工程”社工人才助力市域治理、“添翼工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添品工程”乡镇(街道)社工站品牌提升,打造“五社联动”社工督导人才“头雁”计划、“浔暖益童”等品牌项目。与江西财经大学对接社工督导人才培养合作框架,建立九江社会工作智库基地,推进社工人才发展。每年举办“线上线下”社工考前冲刺培训班,购买线上社工学院网课学习,学习达15万余人次。全市已建成35人的社工专家库1个、500人的社工人才库1个、融合实训点200个、督导培养对象30名,全市共有注册社工机构55家。

同时,我市将社会工作服务、志愿服务发展列入政府购买服务目录,服务范围涉及社会福利、司法矫正、青少年事务等多个领域,近年来,全市已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在全市16个县(市、区)开展“专业社工+志愿服务”关爱服务项目,服务达5.6余万人次。

“搭”平台 品牌打造“特色”更亮

全市通过构建市、县、乡、村四级社会工作服务体系,积极搭建社工机构和志愿服务机构平台。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乡镇(街道)社工站192个,县级社工总站13个,市级社会工作人才培育中心1个,先后打造“红领相约”暖心助困行动、“浔嫂”低保家庭妇女增能互助计划等一批融合服务品牌。

围绕“百社连百村(居)”开展“一社一单”服务,大力开展“为民办实事”活动,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创新服务载体,实施“三四五”行动,整合多方资源开展“技术惠民”送服务、“关爱工程”送温暖、“红色文体”送文明、“春风调解”送和谐、“平安守护”送安全,建立各类资源清单2000余条,解决群众需求1300多个。开展红色蒲公英行动,紧盯新就业群体探索破题,打造“红色蒲公英”驿站204家,实施红色蒲公英社会治理公益创投项目,将专业社工、志愿者下沉驿站服务,为新就业群体和户外工作者提供“4+X”暖心服务活动1259次,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受益5.1万余人次。

(何南石 汤高峰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洪永林)

责任编辑:

  • 共绘生态画卷

  • 产业兴旺助振兴

  • 消防夜查隐患 守护小区平安

  •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三期项目有序推进

  • 共绘生态画卷

  • 产业兴旺助振兴

  • 消防夜查隐患 守护小区平安

  •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三期项目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