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乡村振兴插上科普翅膀——九江市科协全力推进科学普及服务“三农”工作纪实

时间:2025-02-21 09:24:48 来源: 九江市融媒体中心(九江日报社 九江市广播电视台)九江新闻网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近日,由九江市科协组织开展的“科普助力乡村振兴”活动走进彭泽县黄花镇黄畈村,科技工作者们除了给孩子们送去科普读物、开展科普活动之外,还向村民详细讲解彭泽鲫、虾蟹养殖的科普技术,将实用的科学知识送到村民们的家门口,这是市科协推进科普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九江市科协以《创建科协工作“1+5”模式赋能九江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为抓手,创新服务方式,大力实施科普助力乡村振兴行动、科普服务高素质农民培育行动,促进优质科技科普资源深入农村、服务农民、支持农业,为科普助力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

科普惠农:搭建科创服务平台

围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市科协以“搭平台、创品牌、做示范、见效益”为目标,在农业生产一线搭建“科技小院”,提升农户科学种养水平,助力农业产业发展。

2024年以来,农村青年(党员)科技创业致富带头人暨乡土人才培训班、农村青年科技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在九江广袤的乡土大地如火如荼举办。科技种植养殖、防灾减灾、卫生与健康等一场场实用的科学知识普及活动深受农民欢迎,在广大农民群众中间形成了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极大促进了农民科学素养提升,为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智力支持。同时,遍布全市的国家级、省级、市级科技小院数量达50家,成为科普惠农、助农的重要科技服务平台。湖口大豆科技小院通过科技改良,亩产量增加17.61%;武宁野生茶科技小院建良种库,获15项专利,发布全国首份《江西野生茶标准》;瑞昌松针鸡科技小院获无公害认证,引领绿色发展。这些科技小院通过种植茶叶、油茶、水产、蚕桑、果蔬、药材等特色农业,科技赋能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实现了一方产业带动一方百姓增收的效果。

科技为农:培育高素质新农人

市科协立足新时代农村产业发展实际,重点抓好高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高校专家提供科研平台,加快产学研转化,助推当地特色产业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根据农村产业特色,引导学会、农技协发挥人才、技术、平台优势对口帮扶,搭建专家与广大农民沟通的桥梁,以培育发展农技协为重点,深入推进产业振兴,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的聪明才智,鼓励支持他们在振兴我市经济发展中大显身手。在市科协的推动下,去年我市组建了科学家精神宣讲团,邀请不同领域的老科学家赴德安县、永修县、共青城市、武宁县开展科普演讲活动,围绕农民的衣食住行和生产生活中的所需所盼,分对象、分层级开展科普,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科技力量。九江学院科普技术团队在庐山市海庐茶博园科技小院研发的樱雾茶特色产品,荣获版权、商标注册及多项赛事大奖,既创造经济效益,又培养茶园新农人。市科协还组织农、林、水、牧、卫生等领域农技协专家成员深入县区、乡镇开展科技培训、科技咨询、技术指导等多种形式的科技志愿服务活动26场次,通过“面对面”指导、“手把手”传授,提升农民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助力农业生产的能力。

科普赋能:田野劲吹文明新风

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和软件基础。市科协通过创新载体,提升科普服务能力,助力乡村文明提升,先后深入乡镇、农村中小学校举行“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助力科技自立自强”全国科普日活动、“百县百校——科普进校园”活动、“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等特色品牌科普活动80场次,出动科普大篷车100余次,发放科普资料2万余份,受益群众10万余人次。

去年,市科协援建了都昌太阳村科技馆,建成后面向村内救助儿童及周边村庄免费开放,惠及400多名学生,为乡村文明建设注入科学动能。同时,依托“科”字号宣传平台和科普e站等信息化平台,面向广大群众持续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线上科普宣传,组织党员志愿者深入社区、乡村普及生态文明、防灾减灾、低碳节能、健康养生等科普知识,倡导群众抵制和摒弃婚丧嫁娶比阔气、讲排场、搞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为培育乡村文明新风注入源源不断的科技动力。

(孟斌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洪永林)

责任编辑:

  • 共绘生态画卷

  • 产业兴旺助振兴

  • 消防夜查隐患 守护小区平安

  •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三期项目有序推进

  • 共绘生态画卷

  • 产业兴旺助振兴

  • 消防夜查隐患 守护小区平安

  •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三期项目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