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岸绿鱼更多 瑞昌实现船舶污染物“全打包”
早晨9时20分,污染物接收员陈正印收到了工作信息。5分钟后,他乘坐着“赣瑞环1号”船从长江瑞昌口岸码头驶向正停泊在锚地的货轮“永宁998号”,他的目的是来“打包”这条货轮上的生活垃圾和污水。
初春时节,日光和暖,江波温柔明净。站在“赣瑞环1号”甲板上,只觉得江清水碧,两岸葱茏,人间美好。“赣瑞环1号”是一艘船舶污染物流动接收船,隶属于瑞昌港区码头岸边的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站,陈正印笑着说:“这船每天的工作就是接收在这段水域上行驶的船舶污染物,不然江面上飘着垃圾,泛着油,哪能这样好看。”
说话间,两条船已经靠拢。陈正印先对生活垃圾进行接收和称重,随后拿出一根数米长的软管,一头连着货轮上的污水排口,另一头连着接收船上具有自动计量功能的污水智能接收装置。“咔”地一声,陈正印对准驾驶舱的流量计量表拍了一张照片,“382.096立方米,这是我们接收‘永宁998’的污水起始码。”他解释道。几分钟之后,陈正印再次按下快门,“止码是382.902立方米,所以本次接收量是0.806立方米。”
在长江瑞昌港区上空俯瞰,只见江清水碧,两岸葱茏,水面也未见漂浮垃圾、油污。
污染物接收员陈正印在用手机拍下接收船收集污水的照片。
污染物流动接收船“赣瑞环1号”正在“打包”货轮“永宁998号”的生活垃圾和污水。
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含油污水是船舶上的三大类污染物,如果得不到规范收集和有效处置,将影响生态环境和水质安全。被收集的船舶污染物会转运到具有处置资质的第三方公司进行处理,瑞昌港区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站负责人易奇明介绍:“瑞昌港区平均每天接收20多条船的污染物,生活污水的接收量大概在12到13吨。”根据相关统计,2024年瑞昌市共接收船舶生活垃圾26.4658吨、生活污水4040.3901立方米、含油污水2.1542立方米,船舶垃圾接收率、转运率、处置率均为100%。
2020年9月,瑞昌建成江西首个船舶污染物转移中转站,也在全省率先落实船舶垃圾免费接收政府购买服务政策和进行接收设施智能化升级改造,推广普及“船E行”电子监管与服务系统,实行污染物接收船主动上门服务,实现船上污染物“全打包”,进一步加强长江瑞昌段生态环境保护。
为加大降污减排力度,瑞昌还着力推进岸电建设,如今“绿色岸电”已成为长江瑞昌口岸船舶待闸期间主要的动力来源。“岸电是指船舶停靠码头以后,就要停止使用自己的柴油发动机发电,而是用码头上的电力,这样更加绿色环保。”瑞昌市沿江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朱金生向记者介绍。
目前,瑞昌港区所有沿江码头泊位都已安装了岸电系统,船舶停靠待闸期间造成的燃油污染、有害气体排放、运行噪声等问题也一一得到了解决。“豫信货17069号”船长陈首纲深有感触:“船上的柴油发电机不仅对空气有污染,而且贵。岸电就好多了,也经济实惠。”
绿色发展带来好风光。朱金生的生活和工作都在长江边:“这几年长江的生态环境变化太大了,水更绿了,空气更好了,连长江里面的鱼也更多了。”
(胡佩佩 黄婷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陈沽玥 文/摄)
责任编辑:
一审:
二审:
三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