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 我们在行动】引才留才并举 破解融资难题——市人社局党委书记、局长徐永平谈优化营商环境再发力
如何让各类经营主体在九江安心扎根、舒心发展?这需要把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摆在更加突出位置,需要始终与企业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3月13日,市人社局党委书记、局长徐永平表示,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乎营商环境,持续推动营商环境向好向优,务必要聚焦企业需求,抓改革、优服务,引才留才是关键,破解融资难题是重点。
3月13日10时50分,全市进一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动员大会一结束,市人社局随即召开专题党委会。徐永平第一时间传达了全市动员大会的相关精神,部署下一步工作。会后,徐永平利用午休时间接受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的专访。
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市人社局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方面有哪些政策?政策的落实情况如何?
徐永平表示,近年来,市人社局始终树牢“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以优质人才服务为企业发展赋能增效。“为了支持企业引才,我们推出了人才跨江合作九条举措,积极开展‘才汇九江’暨‘书记部长进校园’‘大中城市联合招聘’‘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等活动,引进了一大批急需紧缺及高层次人才。”徐永平直言,2023年、2024年我市引进本科以上人才总数超万人。
为了服务企业育才,市人社局以人才项目为抓手,拓宽人才成长空间。2024年,我市有8位企业人才成功入选省级以上人才项目、6家企业获批省级以上人才平台,充分激发了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的创新活力、发展潜力。随着去年九江市高级技工学校升格为九江技师学院,我市迈上了本科层次技能人才培养的新平台。“市技工院校年均培养输送技能人才达6000人,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技能人才支撑。”徐永平介绍,为了助力企业留才,市人社局还全面落实人才生活补贴、落户补贴等系列人才政策,2024年市本级兑现各类人才发展专项资金854.71万元,给予真金白银的支持。去年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九江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推出了20条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举措,每年拿出1000余万元资金支持技能人才来浔留浔。
留住人才是第一步。对不少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而言,“融资难”“融资贵”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拦路虎。如何为创业初期的小微企业和个人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徐永平指出,市人社局一直致力于构建“政策——创新——服务”的三维支持体系,一方面,从政策端推进创业担保贷款工作,通过分层贴息和优质主体扶持期延长等机制,形成创业普惠性融资渠道。另一方面,从创新端打造“九派创业通”“绿色炼化贷”等特色金融产品矩阵,打通重点群体及产业融资通道。“我们还从服务端通过降低申贷门槛、差异化担保豁免、数字政务平台建设等举措,构筑‘线上申请+容缺受理’数字化服务机制,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长效支撑。”徐永平介绍,2024年全市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5.86亿元,在全省排名第二,完成了民生工程任务指标的295.34%,扶持2.23万人创业,带动13.79万人就业。
只有把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排在优先日程,以“怎么重视都不为过”的鲜明态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标准要求,才能推动营商环境加快迭代升级、优化提升。徐永平说,接下来市人社局将从三个方面着手,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进一步优化人社营商环境。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解决企业用工难题。大力实施全国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用足用好“5+2就业之家”,开展全市重点企业“一企一策”用工服务专项行动,为求职者与企业提供高效精准的公共就业服务。
推动育才留才,激发创新活力。聚焦企业数字人才需求,定向培养数字化专业技术人才。推动技工院校设置我市重点产业链紧缺岗位专业。支持企业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认定,并对实施成效突出的给予奖补。降低企业专技人才职称申报门槛,推动职称评审跨地区互联互通互认。
深化惠企政策落实,提升市场满意度。推进企业吸纳就业社会保险补贴“直补快办”行动。对符合条件的参保企业落实阶段性降低工伤、失业保险费率政策,并实现“免申即享”。出台《九江市补充工伤保险实施办法》,解决新业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难题,实实在在为企业消除用工风险。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孔颖)
责任编辑:
一审:
二审:
三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