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可感可及的民生实事——八里湖新区用心用情写好“民生答卷”
聚焦群众关切,办好民生实事,是党和政府始终坚持的头等大事。去年以来,八里湖新区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紧扣增进民生福祉目标,聚焦就业、养老、教育、环境治理、乡村振兴等领域,推动各项民生项目落地见效,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书写人民至上的“民生答卷”。
一菜一汤品出温暖民生
一粥一饭暖胃暖心,一菜一汤温暖民生。走进八里湖街道畔湖社区“幸福食堂”,处处是居民们围坐在一起吃饭聊天的温馨画面。“这里的菜品种类丰富、价格实惠,像我还能享受三块钱的优惠,只要花六七元钱就可以吃上一顿丰富的正餐。不光我们老年人可以在这吃饭,很多附近的上班族也在这里吃,很受大家欢迎。”正在用餐的畔湖社区居民葛淮春高兴地告诉记者。
2024年7月12日,八里湖街道畔湖社区“幸福食堂”正式开业。该幸福食堂面积15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50余人就餐,每餐有20余种菜品供居民选择,菜品食材新鲜,营养搭配均衡。持身份证件前来用餐的九江户籍老人还可以享受优惠,70~79岁老人每餐优惠3元,80岁及以上老人优惠5元,社区居民纷纷点赞。
一年来,八里湖新区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持续聚焦“一老一小”基本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开办幸福食堂4家,打造社区公办普惠托育服务中心,新增普惠托位近百个。推动九江小学九龙山校区建成开学,实施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阳光编班”,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教育公平。
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大力推进“5+2”就业之家平台建设,做好新区首个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预备工作,全力保障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
统筹推动重点民生项目建设,打通尚德路等“断头路”,破解出行难问题。积极推进市“三馆”、市科技中专、八里湖新区农产品批发市场、思德路南侧公园、昌河新村片区城中村改造等重点民生项目建设,持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还湖于民共护河湖安澜
八里湖新区全面强化河湖治理保护,厚植人水和谐的生态底色,做到“还湖于民、还景于民”。同时,深化“水文化”文章,推动“水、城、人、景”合一,谱写河湖安澜、生态宜居、岸绿可游新篇章。如今,八里湖新区已是“水清岸绿皆是景,人水和谐幸福来”。
走在八里湖畔,空气清新,明亮的蓝天与清澈的湖面互相照应,远处的候鸟翩跹入画,一派和谐美丽景象。湖边,八里湖新区赛城湖基层湖长段广金正在开展巡湖保洁工作。“我们成立了巡湖保洁队,开展24小时巡湖保洁工作,确保湖区没有白色垃圾。”一年来,八里湖新区严格落实河湖长制,设立了7名区级河长、14名街道级河长、27名村级河长,招募了100余名志愿者,有效织密守护全区绿水青山的责任网络,并通过区域与流域相结合,依托市、区、街道、村四级河长组织体系,创新推行“河湖长制+水文”的河湖管护新模式,形成全域治水、全民护水、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河湖管护新格局。
八里湖新区全力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扎实推进李家山泵站生活污水直排、财富大道噪声扰民等问题整改工作,统筹推进雨污管网分流改造、蛟滩污水处理厂二三期工程等,确保问题如期销号、信访件按时办结。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蓝天、碧水、净土提升攻坚战,重点抓好八里湖流域水质提升与生态保护,切实扛牢“一湖清水入江、一江碧水东流”的重大政治责任。
食用菌撑起村民“致富伞”
走进八里湖新区赛城湖街道的食用菌种植基地,智能出菇房内菌香四溢,一排排秀珍菇鲜嫩饱满、长势喜人。菇农们熟练地穿梭在种植架间采摘、装筐、搬运、封箱,准备发往周边县区。
“为了更好地种植秀珍菇,基地特地配备了12间智能出菇房、2间冷库及配套设备,并通过引进远程智能控制等先进技术和标准化生产管理模式,实现了全年栽培、稳定出菇。”基地负责人张立告诉记者,基地由赛城湖街道徽洲村主导,石桥村、王家墩村、杨花社区联建,总投资约300万元,占地1400平方米。
秀珍菇产销两旺的同时,还带动了村中闲置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我以前在外地务工,后来因为腿部受伤,不能干重体力活,所以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现在基地的秀珍菇成熟了,村里就让我们来采摘,每个月有3000元工资,离家近还方便照顾家庭,生活越来越有盼头了。”正在采摘秀珍菇的徽洲村村民黄良基高兴地说。
一年来,八里湖新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因地制宜培育壮大乡村富民产业,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充分用好辖区山林、水面、湖泊等资源,大力发展水产、油茶等农业产业,深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快打造和美乡村。
如今,走进八里湖新区,处处都是一片喜人景象。不仅徽洲村用食用菌产业撑起了村民“致富伞”,在赛城湖街道塔水桥村,面积达上百亩的各类果蔬也长势喜人。通过土地流转和有效盘活农村闲置资产,塔水桥村打造“农业+研学”特色基地,有效带动了村民就业增收。八里湖街道排山村因地制宜,激活土地资源开展杨梅生态种植,种下的3000株树苗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40平方公里水面的赛城湖,水美鱼肥,去年鱼类产量超550万斤,同比增长约10%,订单供不应求,“鹤问”水产品牌持续擦亮,加快打通“两山”转换通道,真正将美丽生态转化为美丽经济。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八里湖新区将紧扣市委打造“三个区域中心”、建设“一个美好家园”等重点任务,把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继续坚持立足于实、聚焦于需,大力推进“5+2”就业之家建设,持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推进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加快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因地制宜办好社区“幸福食堂”,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昂扬的精神面貌、过硬的能力作风把民生实事一件一件抓好抓实,做到真正解群众之难,暖群众之心,绘就最美“城市封面”和“城市客厅”的幸福民生新画卷。
(李若愚 见习记者 蔡文含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商乐)
责任编辑:
一审:
二审:
三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