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有所呼 我有所应】“法”护“无碍” 照亮特殊人生——市人大常委会以执法检查实效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尊重和保障残疾人的权益,使他们能以平等的地位和均等的机会充分参与社会生活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一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高度关注残疾人保障工作,通过持续开展相关领域工作监督,助力我市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在1月12日召开的市十六届人大六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廖奇志作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回顾去年工作时说:“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贯彻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推动解决残疾人兜底保障不够、服务供给不足、就业创业政策落实不到位等方面的问题。”
检查:精准聚焦 有的放矢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以下简称“残保法”)是为了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平等地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根据宪法而制定的法规,于2008年4月24日修订通过,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
我市现有各类残疾人29.97万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6.39%。为了弄清“残保法”在我市贯彻实施情况,更好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去年4月至6月,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市人大代表、有关专家组成执法检查组开展执法检查,并召开汇报座谈会、听取市县两级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相关工作情况汇报。
执法检查组到修水县、武宁县、德安县和都昌县开展重点检查,到我市部分特殊教育学校、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和助残企业开展深度调研……随着检查和调研的不断深入,执法检查组了解到,我市坚持规划引领、出台配套政策、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残疾人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残疾人权益保障明显加强,在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医疗康复、设施建设、教育文化体育事业等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
残疾人就业创业问题是执法检查组关注的重点之一。近年来,在各地各部门的努力下,我市残疾人就业专项帮扶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也还存在残疾人就业创业政策要求安排残疾人就业制度尚未完全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效应没有完全凸显出来等问题短板。“比如‘残保法’明确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按照一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但实际执行效果并不理想,加上残疾人受自身健康、技能水平等因素影响,就业比较难,公益性岗位等安置渠道拓展就业空间受限,致使残疾人就业稳定性较差。”
审议:深挖症结 开方祛疾
“残疾人就业这块特别难,我们还是要持续强化对残疾人的政策倾斜和就业帮扶,该兜底的要兜底,该资助的要资助,同时强化宣传引导,让整个社会形成合力来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我认为我们首要是要做好前期对先天性残疾人的干预,减少残疾发生率。”
“我发现有一些无障碍设施在设置上不合理,并不能给盲人提供真正的方便,我们还是要大力提升完善残疾人的公共服务水平。”
去年7月底,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实施情况的报告,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纷纷直言不讳地提出我市残疾人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意见建议。
经审议,市人大常委会指出我市在贯彻实施“残保法”过程中还存在法规政策宣传贯彻不深入、残疾人兜底保障有差距、残疾人就业创业政策落实不到位、残疾人服务供给有短板等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法规政策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加大帮扶残疾人就业创业力度”“进一步提升残疾人公共服务水平”四方面审议意见。对此,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表示,将自觉接受监督,把办理审议意见作为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契机,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切实加以整改落实。
落实:健全机制 久久为功
新年伊始,2025年度就业援助月残疾人就业援助现场招聘会在九江火车站广场举行,活动为就业困难残疾人现场提供“一对一”就业援助,58家企业提供了200多个就业岗位,共吸引70余名残疾登记失业人员前来求职应聘,这是我市积极推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不断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承载着广大残疾人的向往和期盼,凝聚着残疾人家属的厚望与重托。去年10月,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了办理检查“残保法”实施情况审议意见的情况,与此同时,市残联举办“九江市残疾人事业发展”新闻发布会发布相关工作情况。
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下,我市积极完善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社会保障政策,建立健全常态化残疾预防工作机制,加大重度精神残疾人集中收治供养力度,多措并举持续推进残疾人就业创业、提升残疾人康复服务水平、完善无障碍环境建设,还启动了全市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此外,我市还加大对“残保法”的普法宣传力度,大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残疾人事业、积极助残扶残的良好氛围。
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中途失明者“光明之家”、中途失聪者“天籁之家”、成年智力障碍者“蜗牛之家”以及稳定期精神障碍者(孤独症)自助互助服务基地“星星驿站”五大类别残疾人自助互助康复服务基地先后揭牌成立……去年以来,我市通过创新机制、整合资源,在全省率先开展残疾人自助互助康复服务工作,探索出了“医院+机构+协会+N”的“九江模式”。此外,被列为今年九江市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项目子项的市残疾人康复中心改造项目,将把中心城区现有的3家民办非营利性康复机构整体搬迁入驻,项目建成后能同时为500名残疾儿童提供康复训练、肢体功能改善、生活自理能力重塑、认知水平提升、心理疏导等服务。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将聚焦重点领域持续开展专项工作评议,继续抓好2024年度老年助餐服务、残疾人服务保障监督工作跟踪问效,推动有关举措落地见效,让弱势群体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刘峰 朱子秀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黄梦如)
责任编辑:
一审:
二审:
三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