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鸡蛋“啄”开大市场 德安县蛋鸡产业“链”出新活力
在德安县,520万羽蛋鸡承载着当地农业的蓬勃希望,其养殖规模占据全市的60%,全省的17%,总产值高达18亿元。这片土地上,2家部级、2家省级标准化示范场与3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携手共进,为蛋鸡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如今,蛋鸡产业已稳居德安县畜牧业第一大支柱产业,曾经普普通通的“土鸡蛋”也华丽转身,成为名副其实的“小金蛋”。
近年来,德安县以蛋鸡产业为画笔,精心描绘了一幅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画卷。从传统养殖迈向智能化引领,从单一生产拓展到全链布局,德安县构建起产加销相衔接、贸工农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发展体系。不仅大大提升了产业效率与产品质量,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让“小鸡蛋”真正成为了推动当地经济腾飞的“大产业”。
智能网联 蛋鸡住进“智慧楼”
走进裕丰满蛋鸡养殖产业园,科技感扑面而来。中央控制室内15平方米的LED大屏实时切换画面,鸡舍内情况一目了然。饲料通过管道精准传至投放机,均匀撒入食槽,成千上万只鸡争相啄食,场面壮观。
“以前靠人力投喂,费时费力,感染风险高。现在智能设备包办一切,养殖更轻松、高效。”公司负责人王军介绍,搭载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化现代鸡舍,在产业园内不止1栋,依托自动化系统,养殖人员不仅能够对鸡舍内的环境及生产数据进行远程监控、调整,还可以根据预警及时掌握各类突发情况,避免重大事故发生。
“我们在鸡舍内全方位架设传感器,检测生产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及二氧化碳浓度,系统会依照环境参数自动控制排风、降温等设施。”王军说,通过全自动中央集蛋线,鸡蛋经自动刮粪清粪进入输蛋框内,再集中输送到集蛋房,养殖人员与鸡几乎全程无近距离接触。
智能化改造带来实打实的效益:日耗料减少5克/只,产蛋率提高3%,死亡率降低3%,能耗日减80千瓦,设备故障率降40%,运输周期大幅缩短。如今,企业蛋鸡养殖规模达20万羽,日产蛋19万枚,刚出生的“热鸡蛋”次日就能直达消费者餐桌。
全链布局 “土鸡蛋”走出山沟沟
江西合丰汇食品有限公司车间内,全自动生产线上的鲜鸡蛋历经清洗干燥、紫外线灭菌、涂油保鲜、剔除坏品、称重分级、喷码、包装成型等一系列工序后,就变身为可以合格出厂的“保洁蛋”。
集鲜蛋仓储、分拣、运输、销售为一体的江西合丰汇食品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养殖户”模式,对全县蛋鸡养殖户进行资源整合,统一收购、包装、销售,建立了遍布江西、福建、浙江、广东等地的销售网络,年流通销售鲜蛋30000吨,销售额达2.3亿元。全省商品鸡蛋报价每天由该公司发出,在全省及周边省市鸡蛋市场具有极高定价权。
为进一步延链补链,德安县积极引入鸡苗供应、饲料加工、疫病防控、禽蛋深加工企业,支持蛋鸡产业集群建设。
江西夏小美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生产、研发于一体的蛋制品企业,建成投产后,可收购本地鲜鸡蛋进行深加工,有效提升产品附加值。“我们共有4条生产线,可年产卤蛋4亿枚,日产蛋液70吨,年产值约5亿元。”江西夏小美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阳说。
德安县加快培育蛋鸡产业链条企业,构建起蛋鸡养殖上下游产业联动发展新局面,提升了产业的整体效益和市场影响力。
融合驱动 小鸡蛋“孵出”大产业
德安县高度重视蛋鸡产业,先后出台《德安县优质地方鸡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方案》《关于加快推进蛋鸡产业高质量发展四年规划(2022—2025年)行动方案》《德安县关于扶持蛋鸡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等政策文件,为养殖户提供“德安蛋鸡贷”、技术培训、建立引领示范区等多项扶持政策,统筹推进蛋鸡产业发展。
为提升蛋鸡产业竞争力与发展活力,德安县强化品牌塑造,树立产业形象,成功创建“袁乡稻香里”区域公用品牌,“德安鸡蛋”获得富硒鸡蛋认证及2024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裕丰满”鸡蛋获得有机认证,“煜江南”“万家岭”等知名商标不断发展壮大,德安蛋鸡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幅提升。
如今,德安县正积极探索现代化养殖场与商旅融合的创新发展模式,鼓励大型公司采用股份合作、委托代养、订单合作等方式,引导中小养殖企业抱团发展;充分发挥电商拉动作用,大力培育直播经济、网红经济等新业态;举办“蛋鸡文化节”等特色活动,吸引游客前来参观体验,将养殖基地打造成集养殖、观光、科普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点,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过超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沈明杰)
责任编辑:
一审:
二审:
三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