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 我们在行动】让黄金水道发挥更大“黄金效益”——九江海关不断促进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
九江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帷幕,从1980年4月1日拉开——“新华轮5号”货船在九江海关关员的监管下从九江出发直航香港,结束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出口货物不能直接外运的历史。
四十五年漫漫征途,九江口岸深度融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在九江海关的护航下,从全省首家出口加工区成立到九江综合保税区封关运作,从九江进口肉类指定监管场所通过海关总署验收到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获批,从九江港口岸城西港区扩大开放到城西、彭泽、瑞昌“三港区”,九江外向型经济日新月异、稳健前行。
先行先试改革创新
2023年11月21日,九江港口岸扩大开放通过国家验收,“一口岸三港区”的对外开放格局正式形成。为进一步提升三港区之间货物流转效率,当月南昌海关就联合江西省电子口岸在九江口岸上线全省首个“智慧联动物流监管”平台,实现各监管场所的外贸货物智慧化流转,企业办事人员只需在电脑前轻轻点击,就能完成查验调箱等手续。
在九江海关持续用改革创新为开放型经济发展添能助力下,九江口岸率先探索“属地申报、口岸验放”模式,积极投身昌九和长江经济带通关一体化建设,实现全国通关一体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全省首票进口货物“船边直提”业务、全省首票“离港确认”“船边直提”“抵港直装”业务、长三角区域外首票“联动接卸”业务相继落地九江,一项项“首次”让九江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效应日益彰显。
科技赋能破浪前行
九江海关的H986大型集装箱机检查验设备,采取“非侵入式查验”和“智能审图”,在短短几分钟内便能完成对集装箱内货物的扫描检查。在九江综保区上线运行的全省首个特殊监管区域“大宗散货管理系统”,解决了企业一单多车集中过卡的难题,年均节省企业报关以及车辆运输等成本约200万元。同时,九江口岸筑牢正面监管的“堤坝”,仅2024年,九江口岸就截获有害生物33批次、149种次。
科技赋能九江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在九江海关监管下,1980年至2024年,九江口岸年进出口货物从1.1万吨增长到314.8万吨;年进出口集装箱从0.35万标准箱增长到15.64万标准箱;年审核报关单从562票增长到32691票;九江海关年征收税款从2.7万元增长到19.4亿元……这些详实而鲜活的数字,正是九江外贸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优化服务助推开放
跨辖区“船边直提”“抵港直装”业务的接连落地,助力跨境物流降本增效,九江口岸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同比大幅下降。“区港一体+卸船快提”模式的实施,推动九江港将免费用箱期推行至综保区,堆存时长由原来的9~10天缩短至1~2天。“分类监管+区内直转”业务的全省首次落地,单票物流时间盈余40分钟,降低成本500至800元。九江口岸营商环境的优化,也给企业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
推动江西首家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担保落地,2023年免征担保金1147.41万元;推动内河运费扣减政策实现辖区企业全覆盖,两年间扣减九江口岸189家企业内河运费近1亿元;推广原产地证书“智能审核+自助打印”模式,协定生效三年来使关区企业获得关税减让约2562万元。在九江海关“一对一”的重点培育下,辖区AEO高级认证企业突破两位数,九江口岸企业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产量产值发生质的飞跃。
船坚且启航,潮涌勇破浪。九江海关正把四十五载的拼搏沉淀化作砥砺前行的磅礴力量,用高效监管、贴心服务,助力长江黄金水道发挥更大“黄金效益”,不断促进九江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
(张玉 刘博聪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朱曦薇)
责任编辑:
一审:
二审:
三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