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有所呼 我有所应】聚焦生活垃圾管理 助力美丽九江建设 ——市人大常委会持续开展“无废九江行”长效监督活动
日前,记者从市人大常委会2025年“无废九江行”活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市人大常委会以“聚焦生活垃圾管理、助力美丽九江建设”为主题,综合运用立法初审、专题询问、工作评议等方式,贯穿全年开展“无废九江行”长效监督活动。
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聚焦我市“无废城市”建设,研究出台《九江市人大常委会“无废九江行”活动方案》,一年一主题、五年成系统,持续开展“无废九江行”长效监督活动,努力做实唱响监督品牌。市人大常委会已连续三年推进该活动,相关工作成效获得了基层群众的点赞和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经验做法在国家、省级媒体平台刊载。
2024年“无废九江行”长效监督活动以“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为主题,结合贯彻实施《关于全力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的决定》(下称《决定》)情况开展专项监督。开展专题调研,梳理形成《关于我市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情况的调研报告》;听取和审议市政府专项工作报告,形成审议意见;围绕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对市自然资源局开展专项工作评议;围绕《决定》贯彻实施情况开展专项监督、专门检查;首次在市十六届人大六次会议上听取和审议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状况的报告;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林下经济等相关工作开展监督……一年来,坚持问题导向,以评促改、以改促评,积极推动成果转化与结果应用,达到了预期目的。
我市高度重视“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将其作为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重要举措,与美丽九江建设、污染防治攻坚战等相衔接,一体谋划、一体推进,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去年,中心城区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75.74%,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100%。但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和人口规模增长,垃圾分类前端投放不精准、末端处置能力不均衡、城乡管理协同不足等问题依然突出,生活污水管网历史欠账较多,错接、混接、漏接问题依然存在。为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垃圾混装混运、填埋场异味扰民、生活污水直排、管网错接混接等方面问题,2025年“无废九江行”长效监督活动对我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中心城区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生活垃圾规范化管理等方面工作开展立法和监督。
记者了解到,本年度活动时间为1月至12月,分为动员部署和意见征集、调查调研和审议评议、问题反馈和审议意见督办、总结提升4个阶段进行,重点聚焦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活动:
——聚焦“无废城市”建设,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要求,结合九江工作实际,开展《九江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立法初审,进一步强化制度设计和法律约束,细化管理措施、明确地方政府部门职责分工、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助力打通全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堵点,促进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有效防控长江沿线生态环境风险,发挥减污降碳协同效应。
——聚焦水环境综合治理,对中心城区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工作开展专题询问,邀请人大代表、媒体记者、环资专家、第三方机构通过暗访调查、实地检查等方式,了解我市中心城区生活污水收集系统的现状,评估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运行效率和技术水平,进一步查找问题不足,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助推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提升城市生活污水治理水平,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保障居民生活质量。
——聚焦生活垃圾规范化管理,对市城管局开展相关工作专项评议,重点评议《江西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落实情况、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置情况、体制机制建设情况等。进一步推动政府责任落实,增强社会公众参与意识,提升垃圾分类实效,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活垃圾规范化管理的良好局面。
——聚焦美丽九江建设,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持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引导公众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参与和监督生活垃圾分类、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无废细胞”建设等工作,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奋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九江。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黄梦如)
责任编辑:
一审:
二审:
三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