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 我们在行动之一把手访谈】优化营商“组合拳” 赋能发展新动能——市行政审批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奇谈优化营商环境新举措
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前沿阵地”,九江市行政审批局以“不用求人、依法依规、改革创新、便捷高效”为总思路,用一组组亮眼数据、一项项创新举措,书写着政务服务升级的“九江答卷”。4月10日,市行政审批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奇在接受九江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采访时表示,2024年,市行政审批局共办理项目投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商事登记、交通运输、农林水利、社会事务等领域审批件24667件;12345热线受理有效工单516209件,按时办结率99.66%,满意率99.52%。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场交易1347宗,交易金额113.21亿元,为企业开具投标保函529.66亿元,免除政府采购投标保证金1.79亿元。2025年,市行政审批局将紧盯企业群众需求,大力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全面提升行政审批质效和政务服务能力,奋力争当全市改革攻坚的先行者、政务环境的示范者、营商环境的引领者。
政务服务工作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阵地。市行政审批局在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升政务服务效率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来提升政务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刘奇表示,为切实优化提升全市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领域营商环境,市行政审批局已出台《关于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重点举措》,(以下简称《举措》)。《举措》围绕进一步深化涉企服务改革、进一步优化行政审批效能、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质效和进一步强化企业诉求办理四个方面内容,提出16条具体举措。如在进一步深化涉企服务改革方面,将着力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全面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和推进涉企证明“一网通办”改革,不断提升企业办事便利度。
为助力“三大攻坚行动”,市行政审批局聚焦行政审批服务过程中存在的堵点和难点问题,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行政审批服务 助力全市“三大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围绕优化受理服务环节、实施分类分级审批、实行审批评审分离、规范专家评审服务、提升中介服务质效、深化平台赋能应用、落实行为规范制度7个方面内容,提出20条具体举措。按照“不说不能办,只说如何办”的原则,确保“办不成的事”有人管、有人帮、能办成,确实办不成的有答复。
市行政审批局将重点做好五方面工作。深化大厅精细化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市、县两级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进驻政务服务大厅办理,实现“应进必进”。全面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的服务模式。深化周末不打烊、中午不断档、延时、错峰以及7×24小时预约服务,满足企业群众差异化办事需求。提升“一网通办”能力。持续推动“赣服通”“赣企通”“赣政通”“赣通码”等平台应用,深化“无证明城市”建设,探索“证明直通车”在社会化领域的应用。持续深化“网上办”“掌上办”的应用场景,推动更多高频行政审批事项“秒批秒办”,切实提高企业和群众的办事效率。优化便利化服务举措。为有需求的市本级重点基础设施项目配备“项目管家”,提供全流程帮代办服务,提升企业办事便利度。提高12345热线工单办理质效。推动12315、12333、12329等双线并行热线话务坐席并入12345统一管理,积极开展“热线日”活动,健全完善工单闭环管理机制,强化督办问效,实现企业群众诉求常态化动态清零。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余超)
责任编辑:
一审:
二审:
三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