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铜矿冶火到版权星火
站在我国最早有着铜矿冶炼历史的土地上,当现代版权意识与三千年前的矿冶文明相遇,关于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创新的思考显得尤为厚重和深远,就像瑞昌剪纸省级传承人朱朴光在启动仪式上讲到的,“版权保护不是捆住创作的手脚,而是为创新撑起法律的伞——它告诉世界:每一刀剪下的巧思,都值得被尊重;每一份传统的新生,都应当有回报。”这些话犹如青铜声响般清悦醒人。
民间文艺,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更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生动注脚。近年来,江西抚州、瑞昌接连入选全国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地区名单。去年以来,瑞昌以入选国家试点县为契机,加大对民间文艺版权的保护与促进。设立“版权服务工作站”,成立“剪纸侯”“南义竹编”“田园文化”等企业,走出了一条民间文艺“多元化保护+特色化传承+产业化发展”的探索之路。
保持民间文艺的旺盛生命力离不开政府搭好台、创作者唱好戏和群众齐喝彩的三方合力,只有构建起这样的良性生态,才能真正让民间文艺传下去、走出去、火起来。
对此,瑞昌剪纸九江市级非遗传承人李洪发在仪式结束后深有感触,“这场活动的启动我觉得很有必要,也很有意义,不仅体现了我们瑞昌对保护民间艺术版权的重视,同时也让我们民间艺术工作者放心大胆地去创作,创作出更好的文艺作品。”
近年来,江西省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大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把版权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大局中来谋划和推进,以创新工作讲好版权的“江西故事”,全面提升了版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水平,推动民间文艺版权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积极探索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工作新模式新经验,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责任编辑:
一审:
二审:
三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