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昌武蛟乡:人大代表当好“三员” 服务乡村振兴
九江新闻网讯(梁文婧)在我市常态化推进“进百姓门、排千企忧、暖万家心”干部作风大提升活动中,武蛟乡人大立足本职,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独特优势,扎根基层、倾听民意、为民办实事,以“三员”生动实践,践行人大代表职责,书写乡村振兴一线篇章。
当好“田埂调研员”,让民声民意成为发展指南针。“油菜花海周边能不能增设停车位?”“马拉松赛道沿线需要更多便民服务站!”在武蛟乡人大代表联络站,这样的群众建议被迅速记录、分类交办。今年以来,乡人大创新开展“代表赶集”活动,组织代表每季度走进村组、田间、商铺,通过“板凳会”“铁肩夜话”等形式,收集群众对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的“金点子”。
针对乡亲们反映的“旅游配套不足”问题,代表们形成专题调研报告,推动乡政府盘活“茅屋下·欢野湖畔”项目,新增生态停车场2处、特色摊位30余个,带动周边50余户村民增收。
当好“项目监督员”,为乡村振兴注入硬核动能。“车马湖生态修复工程进度如何?”“免费午餐提标资金是否落实到位?”在武蛟乡重点项目现场,人大代表组成的“民生观察队”直击问题要害。乡人大建立“代表问政”机制,对民生工程实行“清单式”监督:看工地进度、查账本明细、访群众满意度,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在监督助推下,全乡民生实事跑出“加速度”:赤湖水域治理提前完工,南阳河“十里画廊”初现雏形;免费午餐标准从每餐5元提升至“6+N”,惠及全乡80余名学生;农村公路管养实现“路长制”全覆盖,修复破损路面15处……
当好“暖心联络员”,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里。“多亏代表帮忙,我家孩子才能继续上学!”脱贫户王大姐口中的“帮忙”,源自乡人大“代表帮帮团”的结对帮扶机制。代表们主动认领“四助”任务:为留守儿童开设“青苗课堂”,帮困难家庭对接“就业车间”,携医疗队进村开展脑卒中筛查……截至目前,已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27件。
从助力“农文旅融合”到守护“绿水青山”,从推动项目落地到化解民生难题,武蛟乡人大代表践行着“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通过当好“三员”,人大代表将继续为武蛟乡的美好明天贡献力量,推动乡村振兴事业不断向前迈进。
责任编辑:
一审:
二审:
三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