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促文明 实践传美德——九江六中开展“五一”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九江新闻网讯(丁婧)为贯彻落实“五育并举”育人理念,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2025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九江六中组织全体学生开展主题为“劳动促文明,实践传美德”的实践教育活动。通过六大特色劳动任务引导学生在真实劳动场景中锤炼品格、提升能力,在动手实践中感悟劳动之美,在汗水中收获成长力量。
厨房实践:掌握生活技能,感悟劳动艰辛
学生们通过独立完成各种家常菜品的烹饪任务,系统地学习了从备菜、烹饪到清洁的全流程操作步骤。在家长的悉心指导下,低年级的学生们逐渐掌握了基础的刀工技巧和火候的调控方法,而高年级的学生们则开始尝试设计营养均衡的搭配菜单。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不仅在实践中提升了生活自理的能力,还通过“一餐一饭”的亲身实践体验,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家庭责任的真正含义。
家务整理:培养责任意识,塑造自律品格
从书桌整理到家居摆设,从衣物清洗到房间打扫,学生通过制订清洁计划和实施分类整理,将科学思维融入生活实践,不仅学会了规划空间和分类整理,还在劳动中培养了强烈的责任意识。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更在无形中塑造了他们自律的品格,为未来的人生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旧物改造:践行环保理念,激发创新思维
学生们以“变废为宝”为主题,将各种废旧物品转化为既实用又具有艺术价值的器具,通过巧妙的创意,将那些看似无用的废旧纸箱变成了实用的收纳盒;他们利用旧布料,精心缝制出既环保又时尚的布袋;甚至将废弃的塑料瓶改造成充满生机的小花盆……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们不仅融入了环保的理念,而且深刻理解到“物尽其用”的智慧,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
技能提升:强化生存能力,赋能终身发展
通过一系列的缝纫修补、电器维护等生活技能训练,学生们得以将他们在课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动手能力。这些看似平凡无奇的生活技能,实际上却是学生们迈向独立生活的重要一步。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们逐渐掌握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生存本领,为他们未来独立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社区服务:提升公益意识,彰显青春担当
学生们积极投身于社区的各项服务工作,通过深入社区开展环境卫生清理、图书馆志愿服务、绿化维护等公益活动,将劳动教育与社会责任培育有机结合,深刻体会到了新时代青少年所肩负的社会使命。
农耕体验:参与农业活动,领悟奋斗精神
播种一粒种子,便能孕育出一片翠绿。学生们投身于田野间,亲身参与蔬菜的种植、灌溉、施肥以及幼苗的培育和养护等农业活动。通过这些劳动实践,学生们不仅掌握了辨识各类蔬菜的能力,还学会了正确的种植方法。他们直接接触土壤,体验自然的恩赐,每一次辛勤的汗水都成为锻炼坚韧不拔品质的宝贵经历。同时也深刻领悟到“粒粒皆辛苦”的真谛,从而培养出对自然界及生命本身的敬畏之情。
本次实践活动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家长全程参与指导,教师设计分层实践任务,社区提供真实劳动场景。活动不仅强化了学生的劳动技能,更通过“做中学”“劳中悟”的方式,有效培养了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创新求索的优良品质。九江六中将持续推进劳动教育课程化、常态化,让劳动成为学生成长的“必修课”,培养懂劳动、会劳动、爱劳动的新时代好少年。
责任编辑:
一审:
二审:
三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