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盏点茶里的宋韵密码

时间:2025-05-11 18:58:16 来源: 当代江西

图片


吉州点茶,宋代茶艺的活态传承。


作者 | 肖振华 罗余作

题图 | 吉州点茶兔毫连体带托盏。吴双伶/摄


“雪沫乳花浮午盏,人间有味是清欢。”千年前,苏轼的一阕《浣溪沙》,以茶为媒,道尽宋时风雅;千年后,吉州窑的街巷间仍氤氲着这缕茶香,将宋代点茶之韵凝成庐陵文化的独特印记。
吉州点茶,起源于唐末,盛行于两宋,是吉安最富特色的茶道形式之一。茶圣陆羽曾在《茶经》中写“茶之源,出吉州”。吉州点茶不仅是饮茶的方式,更是一部流动的历史、一曲凝固的诗篇。

图片

吉州点茶展示。刘小荣/摄


图片

吉州点茶:千年宋韵,各领风骚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汉代煮茶、唐代煎茶、宋代点茶、明清泡茶,各领风骚。而吉州点茶,正是宋代茶艺的活态传承。
北宋时期,茶圣陆羽《茶经》早已传世,宋徽宗更亲撰《大观茶论》,将点茶技艺推向巅峰。书中一句“盏色贵青黑”,道出了吉州窑黑釉茶盏与点茶的天作之合——黑盏衬白茶,恰似水墨画卷,成为文人雅士竞相追捧的“茶器之王”。
吉州窑曾是宋代“八大名窑”之一。其生产的木叶纹盏、剪纸贴花盏、玳瑁斑盏,以黑釉为底,釉色变幻如星河,盏内木叶纹路似有生命。
在宋代,点茶法受到上至皇室、下至市井广泛喜好,包括宋徽宗赵佶,文人雅士欧阳修、黄庭坚、周必大、杨万里等士大夫、社会名流都青睐于点茶,点茶也因此取代了唐代煎茶法,成为当时的开封、杭州、吉州等地宋人普遍的待客之道和娱乐消遣的主要方式,点茶技艺流传达到高峰。
北宋元丰年间,苏轼贬谪岭南途中,曾与黄庭坚相会于吉州清都观。道士谢子和以吉州点茶相待,苏轼饮后挥毫写下《送南屏谦师》,诗中“忽惊午盏兔毫斑,打作春瓮鹅儿酒”,将点茶的黑盏、茶沫比作春酒,尽显洒脱。黄庭坚亦在《品令·茶词》中描绘点茶场景:“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两位文豪的笔墨,让吉州点茶从市井烟火跃入文化殿堂。
春节期间,点茶更是成为吉州百姓不可或缺的节日习俗。人们通过点茶,寄托对新年的美好祝愿,祈求风调雨顺、家庭和睦。

图片

吉州点茶展示。吴双伶/摄


图片

点茶三昧:技近乎道,器载乾坤 


吉州点茶,讲究“择茶、备器、注汤、击拂、分茶”五道功夫,每一环节皆暗含天地之道。茶艺师需心手相应,方能在方寸茶盏间演绎乾坤。
择茶如择友。茶叶的品质直接决定了点茶的成败,因此茶艺师在选茶时格外用心。吉州点茶首选本市遂川“狗牯脑”茶粉,此茶生于罗霄山脉,因终年云雾滋养,叶芽肥厚,经蒸青、研膏、烘焙后,茶粉细腻如尘,色如碧玉。
备器如备礼。茶器不仅是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吉州点茶必用“五君子”:黑釉盏、茶筅、汤瓶、陶碾、执壶。其中,吉州窑独具特色的连体带托盏,是吉州点茶的标志性茶具,也是点茶过程中,最方便击打茶沫、最科学卫生的点茶器具,在全国点茶器具中具有鲜明的特色。茶筅以苦竹制成,经蒸煮、晾晒、劈丝等十二道工序,达到“柔中带刚,拂水无声”的境界。
击拂如问道。点茶精髓,尽在“击拂”二字。茶粉调膏后,注水七分,茶筅如剑,手腕发力,前后画“川”字。初时轻搅调匀,谓之“疏星皎月”;继而急转猛击,茶沫渐起,称作“银河泻地”;最后缓拂收沫,泡沫细密如雪,方为“瑞雪丰年”。
运用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提及的七汤点茶法:一汤,量茶受汤,调如溶胶;二汤,击拂既力,珠玑磊落;三汤,击拂轻匀,粟文蟹眼;四汤,稍宽勿速,轻云渐生;五汤,乃可稍纵,茶色尽矣;六汤,以观立作,乳点勃然;七汤,乳雾汹涌,溢盏而起。
这一盏茶,从碾茶成粉到沫浡生花,需经历三十六次注水、七十二回击拂,暗合《周易》“天罡地煞”之数。最后,将点好的茶倒入茶杯,茶香扑鼻,沁人心脾。品茶时,先观其色,再闻其香,最后细细品味。茶汤入口,甘醇回甘,令人心旷神怡。

图片

国际友人体验制作吉州点茶。吴双伶/摄


图片

非遗新生:一盏风雅,古窑新韵 


2025年,吉州点茶入选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古老的茶艺,得以在新时代焕发出别样生机。
多年来,吉州点茶非遗团队积极探索“非遗进校园”创新传承模式,将延续千年的宋代点茶技艺转化为生动有趣的课程体系。
“茶筅要直立,手腕放松,像画圆圈一样……”在吉安县天祥小学的非遗课堂上,五年级学生正跟着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吴双伶学习点茶。该校将点茶纳入校本课程,还创编“茶艺操”,用肢体语言演绎注水、击拂之美。“孩子们点茶时眼神专注的样子,让我们看到文化传承的希望。”该校校长游树华说。
截至目前,吉州点茶技艺教学团队在吉安师范附属小学、吉安县天祥小学、吉安县特殊学校等24所学校开展试点教学,打造非遗传承校本课程。通过点茶体验,让孩子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吉州窑作为庐陵文化的重要基因,通过“陶瓷与茶文化共生体系研究”课题,系统挖掘宋元时期制瓷技艺与点茶文化的互动脉络。项目以“技艺为体、文化为媒”的国际化策略,构建起覆盖亚欧美澳四大洲的传播网络。
为扩大吉州点茶技艺在海外的传播,吉州点茶技艺亮相近百场高端文化交流活动,包括俄罗斯圣彼得堡“一带一路”文旅峰会、法国卢浮宫非遗主题展、澳大利亚悉尼中国陶瓷文化展等重点平台,实现从器物展示到文化解码的升级。

图片

吉州点茶走进澳大利亚。吴双伶/摄


随着吉州窑景区旅游的持续升温,点茶逐渐成为文旅融合的金名片。游客可漫步古窑遗址,亲手拉坯制盏;再到古茶瓷博物馆体验点茶,以自制茶盏品茗。景区还推出“宋韵茶宴”,复原苏轼笔下的“清都茶会”,让游客身着汉服,体验文人雅集。吉州窑景区讲解员小陈笑言:“不少游客喝了点茶,当场就下单买茶具,说要回家‘复刻’风雅。”
“一饮涤昏寐,再饮清我神,三饮便得道。”茶与人的共鸣,早已超越味蕾之享。在吉安,点茶是技艺,是历史,更是一方水土的精神图腾。
带着对茶的牵挂,不妨踏入吉州窑,捧一盏黑釉茶盏,观乳花似雪,听松风如涛。你会发现,文化传承,不在展柜中封存,而在这一斟一饮的人间烟火里。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