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青”聚力 向江图强】闪耀在“银发课堂”里的青春之光——记濂溪区老年大学声乐教师董福顺

时间:2025-05-12 16:54:49 来源: 九江日报

“咱奶第一天来上课,没哭吧?”“没哭,就属她嗓门大!”“老师,我家子涵她爷爷咋一保温杯的水都没喝完?”“子涵爷爷一喝水就要和女同学碰杯,不碰杯他就不喝!”……这段充满趣味的师生对话,源自濂溪区老年大学“90后”声乐教师董福顺的课堂视频。幽默的互动不仅让银发学员们自得其乐,更在网络上引发百万网友围观,让这位年轻教师成为“网红”,也让老年教育的温暖与活力走进大众视野。

1992年出生的董福顺,自小热爱音乐,从九江学院声乐专业毕业后,选择留在九江就业。2017年,一次偶然的代课机会,让他踏入老年教育领域。面对平均年龄超60岁、音乐基础薄弱的学员,董福顺意识到,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激发老人的学习热情。“来,手叉腰,跟着我,一二三四……”在董福顺的声乐课堂上,教学总是从做操开始,伴随着明快的节奏,他利用呼吸操、甩手操等养生动作,带领50多岁到80多岁的老人们伸展、转身、扭腰。既活动了身体,也让一些没有音乐基础的学员,在完成一套动作后,课堂气氛瞬间热络起来。

为了让老人们轻松学习,董福顺总是耐心引导,从活动身心到调动情绪,每个环节都细致入微。他自创的“四菜一汤”乐理教学法,将复杂的乐理知识拆解为节奏、音准、气息、情感4个“主菜”,搭配生动比喻的“汤”,比如把唱歌发声位置比作打哈欠的感觉,让枯燥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渐渐地,学员们发生了惊人的变化——曾经不敢开口的“音盲”严文,如今敢在KTV放声歌唱;夏家兴更是感慨,跟着小董老师上课,既学会了唱歌,又锻炼了身心。

董福顺深知,老年学员求学不仅为了音乐,更渴望融入时代、充实生活。于是,他的课堂突破声乐教学范畴,加入防诈知识、智能手机使用等内容。通过真实案例讲解防诈知识,手把手教老人拍照、发微信、网购,让他们不再因数字鸿沟与社会脱节。为方便学员课后复习,董福顺将课堂教学录制成视频上传网络。没想到,这些记录着银发学员认真学习、欢乐互动的片段意外走红。视频里,老人们或专注跟唱,或因“跑调”相视大笑;屏幕外,网友们玩起提问接龙,“帮我们家丽芬把帽子摘了,别热着老孩子。”“老师,我爸考了多少分?”……董福顺以幽默风趣的话语一一回应,让年轻人隔着屏幕感受父母的晚年活力,也让老年大学的“银发课堂”成为网络焦点。他的个人账号累计发布420多个教学视频,获赞超百万,不仅展示了学员的风采,还让更多人看到老年教育的魅力。学员常春的女儿王常琳坦言:“以前工作忙,从没关注过妈妈的业余生活,现在看着视频里她的笑容,才发现她在这里找到了快乐。”网络的热度,也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人关注老年教育,不少同行向董福顺请教教学经验,他总是毫无保留地分享:“老年教育不仅是教知识,更是给予关爱与陪伴。”

“走红”后的董福顺并未止步。除日常教学外,他多次登上央视舞台,传递老年教育的温暖与价值:去年五四青年节,他在《闪光的青春》节目中分享教学感悟;去年重阳节,他参与《夕阳红》节目录制;今年春节期间,他接连亮相《中国声音中国年》《共同关注》《中国米食大会》,既展示九江文化,也让全国观众看到“老小孩们”的可爱与活力。此外,他还参演电视剧《我的后半生》,组织剧中合唱团排练,以更多元的形式推广老年教育。在他的带领下,老年学员们也站上更大的舞台:2025年九江市群众春晚,董福顺编排的表演唱节目《健康到到令》融入日常教学的呼吸操动作,老人们自信的歌声与笑容,让观众拍手称快;5月6日,CCTV12《道德观察》栏目播出专题《向上吧!青年——当90后老师遇上60后学生》,将董福顺与学员们的日常点滴呈现在全国观众眼前。

“只要用心,每个行业都能书写精彩青春。”董福顺的坚持,正是新时代青年践行五四精神的生动写照。在他看来,老年教育不仅是一份事业,更是一座连接代际、传递温暖的桥梁。未来,他计划探索更多适合老年人的教学方法,组织更多演出活动,让“银发课堂”的光芒照亮更多老人的晚年,也激励更多年轻人投身社会需要的领域,用青春奏响时代的动人乐章。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黄梦如)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