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柴桑区:“巡班”察民情 “遍访”解民忧

时间:2025-05-22 11:08:23 来源: 九江日报

“每次下大雨的时候,山上都会有黄土和石块滚落下来,非常危险,现在经过护坡平整后安全多了,心里也踏实多了。”家住柴桑区新塘乡紫荆村的村民刘某指着平整的山坡,高兴地说道。这一幕,正是柴桑区基层干部开展“巡班遍访”工作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柴桑区发挥基层干部密切联系群众优势,探索建立“巡班遍访”工作机制,通过平日坐班、周末值班、机动巡班,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服务群众,察民情、办实事、解民忧,以实干力度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机制引领 三分巡防

机制活则治理活。针对基层干部“下沉下不实、两头顾不上”的问题,柴桑区出台《关于在村(社区)开展“巡班遍访”工作方案》,创新构建“平日坐班+周末轮班+机动巡班”立体治理模式,将村(社区)干部“一分为三”——每天三分之一的干部在村坐班,负责在便民大厅接待群众来访咨询;三分之一的干部在村处理日常事务,负责信息报送及上下联络;三分之一的干部下沉到村小组和群众家中,发挥党小组长作用,共同开展巡班遍访。

同时为了打消干部“走访指标任务重”“工作留痕要求多”等思想顾虑,进一步明确对基层干部下沉走访不下工作任务、不限工作时间,只求真巡真访,变“突击式走访”为“常态化走访”,让村干部脚步向下、扑下身子,扎扎实实地弄清楚老百姓的“急难愁盼”,真正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不少干部反映,以前大家都是固定在一个时间集中下沉走访,老百姓办事却找不到人,现在有了巡班遍访“三三制”,大家伙都有了分工安排,谁去坐班,谁去巡班,做起事来都有了目标,干劲也更足了。走访勤了,老百姓也把村干部当自己人。

突出重点 全域覆盖

“冯叔最近身体怎么样,家里还有什么困难吗?”涌泉乡铁炉村村民冯某身患残疾,生活不便。村干部将他纳为必访对象,定期上门问需,并为他安装坐便器、扶手、热水器、升降淋浴器。冯某高兴地说:“我现在生活方便多了,感谢政府为我办了一件大好事。”

柴桑区坚持全员访与重点访相结合,依托现有网格管理体系,组织村(社区)干部下沉包保网格开展入户走访。村(社区)干部既化身为一线“宣讲员”,用大白话拆解电信诈骗套路,为群众敲响反诈警钟,关乎居家用电用火、农业器械操作的安全要点,也一一叮嘱到位;又转换为群众“服务员”,与老百姓话家常、摸民情,面对面听取意见建议,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走访。突出关键对象,对独居老人、留守儿童、生活困难群体等八类重点对象,每月至少走访1次,耐心倾听需求心声,办成卫生清洁、送餐上门、新装路灯等“民生微小事”122起,确保“走访一户、温暖一户”。

分类施策 暖心排忧

基层治理千头万绪,不能只唱“独角戏”,需要多方合力参与。柴桑区结合“乡镇吹哨、部门报到”工作,建立健全问题快速发现与处置机制,组织村(社区)干部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和诉求,及时分类登记、梳理入册,形成“问题清单”,加强分析研判,村(社区)能解决的迅速交办,限时销号;不能解决的上报乡镇(街道),形成“任务清单”,依托“网格呼、村级应,乡镇哨、部门到”机制破解难题;复杂难题则由区领导牵头多部门会诊,5日内形成初步解决方案。各村(社区)再依据“任务清单”生成“效果清单”,动态跟踪,反馈进度,做到桩桩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村组也有停车场了,停车方便多了,村容村貌也得到了大提升。”岳师街道天坡村村民对新平整的集体停车场赞不绝口。原来岳师街道天坡村干部在入户走访期间,接到村民反映存在停车难,村里有空地但坑洼不平、未有效利用等问题,随后第一时间上报,由街道牵头召集相关部门、物业公司、业委会及群众代表,通过多方协商、集体议事,利用村集体资金对空地进行平整硬化,有效解决了村民停车难题。

今年以来,“巡班遍访”已助推63项民生难题化解,办结率100%。一道道红色身影、一件件民生实事,让群众的获得感更加充实、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陈智辉)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