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兴九江 筑梦未来——我市多措并举为技能人才发展铺路搭台
技兴九江 筑梦未来
我市多措并举为技能人才发展铺路搭台
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积极推进“技能九江”建设,近年来,我市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坚决扛起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的使命担当,全市技能人才队伍蓬勃发展。目前,九江技能人才规模55.3万人,高技能人才16.6万人,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
政策引领 培育“领军人才”
清晰的政策思路是持续释放人才活力的先决条件。立足本地人才资源禀赋和发展特色,九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技能人才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先后出台了《关于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人才集聚高地的若干举措(修订)》《关于加强新时代九江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九江工匠”培养选树办法》等文件,从引进、培育、评价、服务四个维度入手,加快建设以技能人才为代表的高素质劳动者大军。
在良好的政策环境下,九江培养出了一批杰出高技能“领军人才”。钟亮大师工作室、陈小杰大师工作室、王中美大师工作室、卢敏大师工作室成功入选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中石化九江分公司庞刚、中铁九桥王中美、九江萍钢宋江涛获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省政府特殊津贴、赣鄱英才、赣鄱俊才、赣鄱工匠、江西省能工巧匠等省级项目达18人,有效带动全市劳动者技能素质大幅度提升。九江稳步构建技能人才高质量发展格局工作获评2024年度全省人社系统地方工作亮点。
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中铁九桥首席电焊工王中美说,大师工作室的评选,既是对技能人才的认可和重视,更是对行业技术进步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鞭策着我们技术工人要继续向新向优发展,并要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搭台赋能 蓄足“源头活水”
技工院校是培育技能人才的主要阵地。近年来,九江市持续优化技工教育布局,教育体量,层次实现跨越式提升。九江市高级技工学校成功获批九江技师学院,实现九江市技师学院“零”突破。修水县技工学校升格为高级技工学校。全市16所技工院校对标重点产业链设置对口专业29个,对接合作企业212家,设立“定向班”“冠名班”“订单班”35个,为本地企业输送技能人才1.5万余人。2024年,九江技师学院成功入选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目前,全市建成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1家,技能大师工作室33个。
近三年来,九江先后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4.96万人次,发放培训补贴达1.12亿元,为45家企业培养工学一体化人才4641人,直接促成就业人数1145人,实现了技能人才的有效供给。
同时,积极搭建企业与技能人才双方供需平台,抓住建设“5+2就业之家”契机,完善基础设施、健全工作机制、拓展功能服务。全市累计建成各级各类“5+2就业之家”890个,为近6000家企业发布岗位信息超4万个次,招聘需求人数52.42万余人次,有效助力技能人才的高质量充分就业。
健全机制 搭建“成长阶梯”
技能人才评价是激发技能人才活力的重要手段。我市持续调动企业、技工学校、社会培训机构参与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持续推动技能人才评价与高质量充分就业同频共振。目前,全市共备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65家,新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4万余人次,高级工以上4000余人,为中国式现代化九江实践提供了坚实的技能人才支撑。
2024年,市人社局印发了《关于印发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三个规范文件的通知》,让等级认定工作有章可循,规范做法获全省推广。严格落实“新八级”制度,九江检安石化工程有限公司获批全省首批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自主评聘机构,切实为高技能人才搭好“成长阶梯”。
九江检安石化工程有限公司首位自主评聘特级技师万江洪表示,落实自主评聘机制,打破了技能人才职业发展的“天花板”,给年轻工人看得见的发展途径,让新时代的产业工人们更加有奔头。
为全力打造“技能九江”,市人社部门充分发挥“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建”的引领作用,先后主办省二类竞赛27个赛项及3届“才汇九江”市级竞赛,积极组织选手参加国家、省级、市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其中,九江2名选手成功入选47届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7名选手荣获第二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优胜奖;148名选手斩获省级竞赛奖项;187名选手获评“江西省技术能手”“江西省青年岗位能手”“江西省巾帼建功标兵”等称号。
(潘如彪 樊新苗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孔 颖)
责任编辑:
一审:
二审:
三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