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人才】退休不褪色 余热映初心——记全国、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湖口县林业局离休干部王立强
编者按:
时光流转,有这样一群银发身影熠熠生辉。他们曾热忱书写岗位华章,如今虽至暮年,仍壮志在怀。自七月起,本报推出“弘扬先进精神 凝聚银发力量——九江市‘银发人才’”系列报道,探寻银发群体光芒,挖掘动人故事精神内涵。
岁月沉淀经验、洞察与情怀。这些“银发人才”中,有行业翘楚退休后倾囊相授传承技艺;有基层坚守者离职后投身公益。他们身上闪耀着执着、担当、坚守的先进精神,如炬火照亮他人,温暖社会。
此次报道是一场追寻之旅,将以敏锐视角和真挚情感,捕捉“银发人才”那一个个熠熠生辉、动人心弦的故事。用这些故事让先进精神激荡传承,感召众人汲取力量,凝聚银发力量,为时代添彩。
在湖口县,有这样一位令人动容的离休老干部——王立强。92岁高龄,71年党龄,岁月的风霜染白了他的双鬓,却无法冷却他那颗炽热的奉献之心。多年来,他未享悠闲晚年,忙于支部活动、义务护学、医院导诊、社区调解等工作,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老党员的担当与奉献。
坚守初心:支部工作的传承者
在王立强的卧室,一个看似普通的塑料袋包裹吸引了记者的目光,里面装着10多本保存了30余年的党支部活动笔记本,仿佛在静静诉说着一段不平凡的故事。
王立强祖籍山东潍坊,1949年2月投身军旅。在部队,他从基层干起逐步晋升至团副参谋长,参加过渡江南下、四川剿匪、抗美援朝等大小数十次战斗。1978年,他转业至湖口县林业局担任副局长。1993年,离休后的他又挑起了县林业局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的担子,这一挑,就是13年。
在这13年里,那10多本党支部活动笔记本成为他工作严谨细致的最好见证。翻开这些泛黄的笔记本,右上角清晰标有序号和年份,每一次党支部活动都有着详细记录。
2003年11月,王立强获“五好”共产党员称号;2020年3月被评为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同年12月荣获第四届全省“最美老干部”称号。
爱心守护:“保镖爷爷”的护学路
王立强卸任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后,开始在湖口县第一小学护学。
每当上学、放学高峰,王立强便出现在县一小校门口,协助维持交通秩序。为方便学生乘坐公交,他特意兑换好零钱;有的学生忘带或丢了零钱,都可以去他那里暂借,孩子们亲切地称他为“保镖爷爷”。
王立强发现学校的水龙头离地面较高,容易溅湿地面。担心孩子滑倒,王立强便买来塑料软管接上。看见走廊护栏外有垃圾难以清理,王立强担心同学们打扫卫生时出现安全问题,又买来长柄钳……
为激励先进学生,帮助困难学生,王立强将自己所获奖金捐出,设立奖学基金,买来课外读物、学习用品送给学生。有个学生患了白血病,他便和老伴各捐款500元;一双胞胎学生家庭困难,他便买上生活用品送去。
截至目前,他累计奖励、资助学生达400余名,金额超过3万元。2021年10月,他被授予“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义务导诊:无私奉献暖人心
“是党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我总想着能回报些什么。”王立强的这句话,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他义务导诊的奉献之路。在湖口县人民医院,他主动为患者义务导诊,耐心陪伴病患,和家属聊天,安慰他们放松心态、配合治疗。
一次,医院突然接诊因车祸意外受伤的10多名幼儿园小朋友,此时家长尚未赶到。王立强和护士们一起抱着孩子进行检查,轻声细语地安抚着他们的情绪,直至家长赶来。还有一次,一位乡下来的李姓急症患者因无人陪伴,无法自行办理住院手续。王立强主动安慰病人说:“你先看病做检查,费用由我担保!”直至病患家属出现,他才默默离开。
王立强的爱心不仅在医院里传递,在社区里,他同样如同一位温暖的“大家长”,倡导邻里间和睦共处,并热心做好矛盾调解工作。
红色传承:言传身教育新人
多年来,王立强坚持去学校结对帮扶班级,并将其命名为“红星班”。每天他都要到结对的班级走一走,看看上课和卫生情况,然后才安心回家。每逢“六一”和国庆节,他都会给孩子们讲述红色故事,鼓励孩子们好好读书。
他还多次走进县人武部、县消防救援大队等单位部门,给大家讲授党课。疫情防控时,王立强积极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并捐款600元支持疫情防控工作。2020年汛期,湖口水位逼近历史最高值,王立强和老伴一起烧开水,将泡好的方便面送至防汛帐篷。他说:“防汛抗洪人人有责,我是共产党员,义不容辞。”
“退伍不褪色,变装不变心,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我只想在有生之年,多干实事,无私奉献。”王立强将初心写在笔记本上,铭刻在心里,一生践言。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金 璐)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