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布”局,一针一线织就全球时尚!

时间:2025-07-04 10:34:28 来源: 江西宣传

近日,在2025大湾区国际女装展览会(BIRD)上,8家于都纺织服装企业成了“香饽饽”,国内外买手摩肩接踵,纷纷驻足展位前,仔细触摸面料、洽谈下单。产品广受青睐的背后,折射出于都纺织服装产业的雄厚实力:3850多家纺织服装企业在此扎根、成长。这块“于都时尚”金字招牌,已然成为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典范。

图片
图片
图片

一次出海开启“机遇之门”


去年7月,于都首次以组团形式出海参加2024伦敦国际服装服饰及面料展,并开展招商引资。期间,积极组织与英国德本汉姆集团深入交流洽谈,成功开启了产业合作的“机遇之门”。

图片

直采会订单合作

“那次建立联系后,德本汉姆的全球供应链总监Mintu先生,竟接连两次飞到我们这个江西小城来考察!”于都县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段先有回忆说,“他对我们产业的认可,可不是客套话。”

这份认可,在今年4月结出了丰硕果实。于都县举办了2025中国赣州(于都)纺织服装国际直采会,德本汉姆集团旗下百余名专业买手来到于都,与国内129家优质供应商展开了一场“一对一”的精准对接。

工厂车间里,实地考察的脚步匆匆;谈判桌前,订单意向快速达成。直采会上,穿梭在展馆里的国外采购商们,嘴里念叨最多的两个词是:“great product”(产品真棒)和“hospitality”(太热情了)。另一方面,于都企业们也没闲着,忙着拓展“朋友圈”,对接欧洲、东南亚等“一带一路”国家的订单。

结果令人振奋:82家供应商当场签下订单,金额高达3.05亿元。更让人惊喜的是,后续三个月内,总订单额预计将突破7.3亿元。直采会不仅带来了真金白银,更引来了“金凤凰”——德本汉姆集团和香港金寰国际有限公司,分别决定在于都投资建设国际服装智造产业园和绿色智能水洗设备项目。全球产业链的链条,在于都扣得更紧了。“7月份,我们将组织企业再赴伦敦。”段先有的话语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图片
图片

智转数改实现“弯道超车”


走进江西卫棉纺织集团(以下简称“卫棉”)的“5G+”智能工厂,巨大的纺纱设备高效运转,却少见工人的身影。智能物流小车沿着轨道悄无声息地穿梭,精准运送物料;自动检测设备一丝不苟地监控着纱线质量。

图片

卫棉工人搬运棉条进入并条阶段

“数字化、智能化是纺纱的命脉。当初决定落户于都,我就铁了心要上智能设备。”卫棉董事长陈可霸站在车间里,指着融合了“5G+”单锭监测和“慧纺云”优化平台的智能生产线,言语中透着坚定。引进一体化低碳智能设备,构建自动生产、自动物流、自动仓储、自动检测的少人、无人制造新模式,产品品质更稳定了,生产效率也“噌噌”往上涨。回想建厂之初,他坦言投入巨大,但看到如今的景象,觉得“这钱花得值”。

搭上数字化转型的“快车”,让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实现了“弯道超车”。短短几年,卫棉不仅在省内纺纱领域脱颖而出,更摘得了首个国家级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三级认证、国家级“绿色工厂”等荣誉,2024年产值冲到了6亿元。如今,卫棉的5G智能纺纱二期项目正如火如荼地建设,陈可霸对未来信心满满:“好戏还在后头!”

图片

赣州威来服装有限公司工人操控智能前标袋机

卫棉的成功转型,是于都县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生动缩影。赣州威来服装有限公司借力新质生产力,牛仔服年产量从300万件“蹿”到了500万件;赢家时装的智能量体间,只需3秒钟,“唰”一下就能精准获取身高、腰围等28个部位数据;兴雪莱则给车间装上了自研的“数字大脑”——“衣慧云”系统,生产管理变得“门儿清”……数智转型的光芒,正在于都的工厂里闪耀。

图片
图片

营商沃土催生“产业地标”


于都,这座浸润着红色基因的小城,如今已是赣州纺织服装产业带的“脊梁”。3850多家纺织服装企业在此扎根、生长、枝繁叶茂。凭什么?答案就藏在当地那句响亮的承诺里:服务“于”企、“都”能办好。

图片

中国(赣州)国际服装城

多年来,于都县认准了纺织服装这个“首位产业”,埋头苦干,捧回了“中国品牌服装制造名城”“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等沉甸甸的荣誉。为了让企业“轻装上阵”,于都县接连打出政策“组合拳”——“降成本优环境措施116条”“服装二十条”,还专门制定了《纺织服装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更值得一提的是,投入5亿多元,引进和建设了十大公共服务平台,从设计研发到检验检测,从人才培训到物流仓储,为企业构筑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产业生态圈”。

政策好,更要服务到“家”。“过去是我们追着部门问政策,如今是干部主动下沉送服务。”豪阜服饰有限公司财务总监黄永珍说。今年以来,于都县工业园区来了一场“作风革命”,创新推行“三到一线”工作法:政策宣讲到一线、问题解决到一线、成效检验到一线。园区还组建了“惠企宣传”专班,上门讲解《民营经济促进法》,梳理“政策礼包”。企业融资难?园区干部化身“金融红娘”,帮34家企业拿到了“财园信贷通”贷款共计1.84亿元。

作风之变,带来的是服务效能和企业发展的“质变”。园区管委会招商服务科负责人深有体会:“今年以来,我们干部扑到企业一线‘把脉问诊’,用工、融资、审批这些‘老大难’问题,解决了237件,办结率98.6%。企业满意了,发展劲头更足了。”

图片


产业兴,则经济活。今年一季度,于都纺织服装出口额达4.65亿元,同比增长17.72%。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贡江河畔的智能工厂,于都,这座从革命烽火中走来的“时尚之都”,正以“链”接全球的开放姿态,织就着革命老区产业振兴的锦绣华章。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