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雾茶里寻根 草木拓间溯源”——江西职业技术大学“经纬筑造”文化传承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纪实

时间:2025-07-07 16:05:38 来源: 九江市融媒体中心(九江日报社 九江市广播电视台)九江新闻网

九江新闻网讯 7月3日,江西职业技术大学“经纬筑造”文化传承团走进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开展“云雾茶里寻根 草木拓间铸魂”主题实践活动。团队以“非遗传承、生态探源、文化创新”为实践主线,在传统技艺的烟火气中触摸文化根脉,在自然生态的课堂里厚植传承底气,用青春行动书写当代青年与传统文化的双向奔赴。

333

(图为实践队员们在庐山植物园合照)

传承人倾囊授技法,学子潜心探茶秘

庐山云雾茶制作技艺传承人以“庐山生态与茶韵根基”为切入点,结合千年制茶历史,详细讲解了鲜叶采摘“一芽两叶”的标准化要求——需选取芽头饱满、叶片舒展的嫩梢,既保证原料活性,又契合庐山气候特征;从萎凋环节的湿度精准调控,到杀青时“高温快炒”锁住鲜爽,再到揉捻塑形、理条定形、烘干提香等核心工序,每一步都凝结着古人顺应自然、敬畏生态的智慧。实践队员们围炉执锅,沉浸式参与制茶全流程。“过去以为制茶是‘老把式’的经验活,现在才明白,从鲜叶选择到火候控制,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科学逻辑。”队员丁振惠在实践手记中写道,“这份传承不仅是技艺的延续,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哲学,我们要让云雾茶的茶香与文化故事‘走’出深山,让更多人读懂其中的智慧。”

222

(图为实践队员在庐山植物园高山云雾茶场采摘鲜茶)

Image_1751560855169

(图为庐山云雾茶制作技艺传承人示范制茶工艺)

细辨植物识特性,聆听故事悟根基

在庐山植物园科普老师的带领下,队员们化身“生态观察员”:美洲商陆低垂的花序与中国商陆昂扬的姿态,是自然演化的“生存教科书”;小溪洞杜鹃从濒危到重生的“生命逆袭”,见证着科研工作者数十年如一日地守护;井冈山杜鹃、红豆杉等珍稀植物的保护档案,更串联起“守护自然基因库”的责任链条。

“一片好茶的诞生,离不开脚下这片土地的滋养。”队员胡智彬感慨道,“过去只知云雾茶‘香高味醇’,如今才懂,从茶树品种选育到鲜叶品质,从生态环境到制作技艺,环环相扣的背后,是生物多样性为非遗传承筑牢的生态根基。”这份对自然的敬畏,正悄然融入队员们对云雾茶技艺的深度探索中。

234

(图为庐山植物园老师为实践队员们进行珍稀植物科普)

巧拓叶韵显匠心,自然艺术融新意

队员们前往植物园科普馆,沉浸式体验植物拓染技艺。大家精心挑选形态各异的叶片,将其平整铺在棉麻布料上,持锤反复敲打。随着力度传递,叶绿素与植物纤维缓缓沁入布料,独一无二的叶脉纹路渐渐晕染开来。一锤一落间,队员们感受着植物特征,把自然馈赠与艺术创意巧妙糅合,让叶片脉络在布料上“复活”,尽显自然与人文交融的匠心新意。

123

(图为实践队员们在庐山植物园科普馆进行植物拓染)

数字化建档存精粹,多渠道传播续茶魂

为让非遗技艺“可看、可学、可传”,团队同步启动“云雾茶制作技艺数字化工程”:学生们将此次实践中掌握的每一道工序(从采摘标准到提香火候)进行视频拍摄、参数整理与流程图示化,形成包含操作规范、制作工艺的“云雾茶制作技艺数字IP”。后续,该IP将多渠道传播,让更多人直观地了解庐山云雾茶非遗技艺的细节与价值。

从茶锅前的躬身实践,到植物丛中的生态观察;从拓染布上的自然留痕,到数字档案的系统记录,“经纬筑造”文化传承团用脚步丈量文化厚度,用行动诠释传承担当。正如队员们在实践总结中写道:“我们不仅要做云雾茶技艺的‘学习者’,更要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创新者’——让茶香更浓,让文脉更长。”

(江西职业技术大学供稿)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