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永修县:用好“民情勤访”关键招 架起服务群众“连心桥”
“领导干部常来村里转,大事小事都上心,路灯不亮、水渠淤堵这些烦心事,很快就解决了!”江上乡焦冲村村民李大爷说起“民情勤访”带来的变化,脸上笑开了花。
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永修县坚持开门教育,将“民情勤访”作为关键一招,通过“领导干部带头访、部门协同联动办、问题闭环跟踪管”,推动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办实事、解难题,切实将学习成效转化为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实际行动。
头雁领航机制强,一线倾听察民情
晚风习习,在永修县铜锣湾天玺小区,一场恳谈会正开得热火朝天。“餐饮油烟扰民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小区充电桩需要优化升级”“儿童游乐设施还不够”……永修县委主要领导与居民围坐一圈,促膝长谈,居民们你一言我一语,畅所欲言,反映的问题一一被记录下来。这样的场景,如今在永修县的社区村组随处可见。
永修县坚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扎实开展“民情勤访”活动,建立了“1+6+N”走访机制:“1”即县委主要领导带头示范,“6”即乡镇党政班子成员、县直单位挂村干部、政法干警、网格员、农村“五老”人员、志愿者六支力量组成“民情勤访”工作组,“N”即多种走访形式相结合,通过 “走街串巷随机访”“板凳座谈集中访”“田间地头跟班访”等,确保走访全覆盖。自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永修县委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开展“民情勤访”活动,并示范带动全县开展活动500余场。
部门联动同发力,“吹哨报到”解难题
围绕“民情勤访”活动收集到的问题,永修县坚持分类施策,创新推行“五办”工作法:坚持简单问题“现场办”,专业问题“专人办”,复杂问题“会商办”,疑难问题“上报办”,所有问题“跟踪办”。
“这个‘哨’吹得值!堵心变安心了。”莲馨花园小区居民杨女士看着畅通的消防通道直点头。不久前,她反映小区消防通道被车辆占用的问题后,“民情勤访”工作组立即启动“吹哨”机制,公安、消防等部门当天便联合执法,困扰居民多日的安全隐患迎刃而解。
聚焦跨部门协调难的复杂问题,永修县创新实施“乡镇(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县级层面成立“吹哨办”,通过制定清晰的“吹哨”事项清单,明确乡镇(街道)在公共安全、环境治理、民生服务等领域的“吹哨权”。同时,对复杂事项精准研判、统筹分派至责任部门,建立标准化响应流程,严格规定部门报到时限、处置标准及反馈要求,确保问题“接得住、办得实”。
闭环管理求实效,用心用情解民忧
“满意!昨晚刚反映塘里的小龙虾活力不高,今天农业农村局的技术员就到塘边指导了。”三角乡龙虾养殖户江运球面对回访人员高兴地说。
永修县对走访收集的问题和建议,实行台账管理、动态销号,对已销号的问题及时进行满意度回访。同时,对走访收集的普遍性问题,则深入研究,举一反三,推动建章立制。
“村里的王大爷患有高血压,每次去医院测个血压、开点药要耗大半天;独居的李奶奶膝盖不好,平时有个头疼脑热想咨询医生,总找不到靠谱的人……”这些老年人看病难的问题,在“民情勤访”活动中被党员干部一一记下。
针对此类情况,永修县积极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通过构建“‘医生跑’代替‘群众跑’”的服务模式,为签约家庭提供上门问诊、健康监测、慢病管理、用药指导等个性化服务,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医疗服务。
“以前看病光在路上就得折腾一小时,现在家庭医生每周都来家里给我量血压、调药量,有啥不舒服打个电话就有人解答,这服务比亲儿女还贴心!” 王大爷拉着上门问诊的家庭医生,笑得合不拢嘴,“这‘民情勤访’真是访到了咱老百姓的心坎上,家庭医生就像咱身边的‘健康保镖’,踏实!”
自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县各级党员干部大力践行“一线工作法”,以“民情勤访”为重要抓手,梳理形成问题台账600余项。其中,已协调解决乡村道路拓宽硬化、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等群众反映强烈的“关键小事”600余件;推动建立完善“社区网格员代办”“农村留守老人关爱巡访”等长效机制10余项,真正把“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效清单”,以可感可及的实际成效赢得群众认可。(吴德胜)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