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喉科成功为耳硬化症患者完成镫骨底板开窗人工钛听骨植入术

时间:2025-07-16 17:04:38 来源: 九江市融媒体中心(九江日报社 九江市广播电视台)九江新闻网

九江新闻网讯(刘靖雯)近日,九江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团队在外院专家的现场指导下,成功完成医院首例高难度镫骨底板开窗人工钛听骨植入术,标志着九江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在耳显微外科领域实现了重大的自主技术突破。饱受耳硬化症折磨一年余的秦女士,因此重获清晰听力。

漫漫求医路:在“嗡嗡”作响的寂静中重燃希望

“别人听不见是‘安静’,我耳朵里却像有台坏了的旧电视机,永远在滋滋响,真正的声音却越来越远……”自2023年下半年起,秦女士的生活被双耳进行性听力下降和恼人的耳鸣笼罩。这种感官的逐渐剥夺,让她在家庭聚会中无法顺畅交流,工作中不得不反复请求同事重复,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在辗转多家医院,尝试药物、佩戴助听器均效果甚微后,秦女士慕名来到九江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入院后,科室为她进行了系统的术前评估。值得注意的是,耳内镜及耳部CT等常规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这恰恰是耳硬化症的典型特征之一,其病灶微小,常规影像学难以发现,最终诊断往往需要通过鼓室探查术来明确。 

毫米间的精雕细琢:自主手术点亮“听”的希望

手术在高端显微镜下进行。科主任团队通过耳内镜微创切口探查中耳,术中所见印证了术前耳硬化症的诊断:锤骨与砧骨活动良好,但关键的镫骨底板被异常增生的骨质固定,无法振动——这正是耳硬化症的病理表现。

手术进入最核心也最具挑战性的环节。针对镫骨固定的核心问题,团队在厚度不足1毫米的镫骨底板上,精准地磨开一个直径仅为0.6-0.8毫米的微小窗口,并将一根长约4.5毫米定制的人工钛听骨(Piston)精准植入。该听骨一端通过窗口与内耳淋巴液相接触,另一端则稳固地连接在活动的砧骨长脚上。这一植入物有效绕过了固定失能的镫骨,重建了一条直接连接砧骨与内耳淋巴液的高效声音传导通路。

立竿见影:术后听力即刻改善

“能听清了!真的清楚多了!”这是秦女士麻醉苏醒后,对医护人员说出的第一句话。手术即刻带来了听觉的改变,持续困扰她的耳鸣也显著减轻。

术后一周的纯音测听复查结果更具说服力,秦女士术耳的气导听力阈值较术前平均提升了超过30分贝,语言识别率也大幅提高。

里程碑式的突破:填补区域技术空白,造福九江及赣北患者

此次手术的成功,意义非凡。它不仅是九江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首例完全自主完成的镫骨底板开窗人工钛听骨(piston)植入术,更是继2023年3月九江市首例同类手术后,全市成功实施的第二例。这标志着九江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在人工镫骨植入这一高精尖技术领域,不仅实现了从“零”到“一”的自主突破,更迅速迈入了成熟应用的新阶段。

这一成就填补了医院乃至九江地区在该领域系统化诊疗的空白,显著提升了区域内复杂耳科疾病的诊疗水平。从此,九江及赣北地区的耳硬化症患者无需再远赴外地求医,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到与前沿水平接轨的先进手术治疗。

对于无数仍在无声与耳鸣中挣扎的患者而言,九江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喉科正以坚实的技术实力,为他们叩开一扇扇重获新“声”的希望之门。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