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发现大美上饶|铅山连四纸:传统与现代的美丽融合 重塑千年荣光

时间:2025-07-17 19:24:51 来源: 凤凰网

7月17日,“江西是个好地方·非遗传承谱新章”——让世界发现大美上饶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采风团成员一行走进铅山连四纸生产基地,深入了解这一古老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及其产业发展现状,感受铅山非遗底蕴。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片纸不易得,措手七十二”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更在现代社会中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据了解,连四纸又被称为“连史纸”,其制作技艺起源于宋代,传承至今已有千年历史,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堪称中国传统手工造纸技术发展至高峰时的“活化石”。它具有防虫耐热,永不变色的优质特性,因此被赞誉为“寿纸千年”,许多旧时贵重书籍、碑帖、契文、书画、扇面等多用它,无数名家的作品依托它才得以流传下来。

铅山连四纸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章仕康介绍,制作一张优质连四纸对厚度、平整度等要求极高,需多年磨砺技艺。铅山连四纸制作技艺是以毛竹为原料,纯手工完成多道复杂工序的造纸技艺。铅山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地处武夷山脉北麓,盛产毛竹。以毛竹为原料,配以武夷山天然泉水,铅山的“天时、地利”给了连四纸诞生的土壤。传承至今的工匠技艺,则是成就其“寿纸千年”最不可或缺的“人和”要素。铅山连四纸制作技艺工序复杂而精细,生产使用全天然原生态的浆料、纸药纯手工制作,有沤、蒸、漂、舂、抄、焙等七十二道工序,生产周期长达一年。

目前,铅山连四纸发展有限公司成立章仕康大师工作室,通过“传帮带”模式,培养了16位新生代传承人,并吸引30余位民间造纸人加入,形成“集中化生产+分散式传承”的双轨机制,为这一古老技艺注入新活力,让千年技艺在新时代继续传承与发展。

近年来,铅山连四纸为诸多古籍修复提供了各项指标匹配的修复用纸,例如南京总馆南京文保所“吴眴档案”的修复,今年的文澜阁“四库全书”修复方案于4月28日在浙江图书馆的专家论证会上确认选用了铅山陈坊连四纸作为修复用纸,该修复项目的顺利实施,不仅有助于修复历经劫难留存至今的文澜阁《四库全书》,还能为其他版本《四库全书》以及类似的纸质文物保护提供宝贵经验,对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连四纸凭经验驾驭,虽无理化指标,但技艺传承自成体系,其凝结了造纸工人经验智慧,对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铅山通过非遗保护、文旅融合等措施,推动技艺传承与创新,让古老的非遗技艺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抄纸、覆帘、榨纸、牵纸、焙纸……走进铅山连四纸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铅山连四纸公司”)工坊,数名工人正在制作连四纸。只见工人抬起纸帘、入池轻划;伴随着浆水经过竹帘时细密的哗响,游离在水中的纸浆被抄捞而出,结成一张有形薄纸,附着在竹帘之上;再将有湿纸的一面朝下,放在压榨机底座的木板上,帘子轻轻揭开,一张连四纸的雏形便铺陈开来。

铅山连四纸公司投资3000万元建设连四纸生产基地,加大研发力度,开发150余款文创产品,推动传统纸张与现代生活结合。同时,通过劳动教育、研学旅游、建设展览馆等方式,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重现千年技艺的辉煌。

让世界发现大美上饶|铅山连四纸:传统与现代的美丽融合 重塑千年荣光

千百年前,铅山县“舟车驰百货,茶楮(纸)走群商”,连四纸走遍大江南北。如今,“洁白莹辉,细嫩绵密,平整柔韧”的连四纸,继续着承载古韵的千年使命。“当我亲手触摸到那张细腻柔韧的连四纸时,仿佛能感受到它承载着的千年的智慧与匠心。这种跨越时空的传承与创新,令人深感震撼。”采风团在实地探访中,深刻感受到连四纸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铅山连四纸作为中国传统手工造纸技艺的瑰宝,正在通过传承与创新的融合,走向更加广阔的未来。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