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看九江
近期,《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和央视“新闻直播间”“朝闻天下”等栏目报道了我市这些工作——
7月7日,《人民日报》1版刊发图片新闻,报道九江市着力推进银砂湾综合码头建设,加快开发利用长江黄金水道的区位优势,完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7月8日,《人民日报》11版头条稿件《公务用餐,全省5291家机关食堂“一码通刷”(干部状态新观察·走进一线探作风)》,大篇幅报道了修水县在全省先行先试,推动公务接待实现扫码就餐,同时降低县内公务接待标准,严控陪餐人数。该项改革的推行,解决了公务出差用餐的痛点,节省了用餐接待支出,基层单位负担明显减轻。
7月9日,《人民日报》12版刊发图片新闻《志愿者来了》,报道暑假期间,大学志愿者在瑞昌市南义镇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公益性暑期托管服务。托管班内,志愿者辅导孩子们课业,并开展多种娱乐活动,让孩子们开心、家长们放心。
7月9日,《经济日报》3版刊发图片新闻,报道都昌县北山乡跑马巷村,农民抢抓农时,冒着酷暑收割早稻。近年来,当地持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通过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机械化种植,助力丰产丰收。
7月9日,央视“新闻直播间”栏目播出《江西武宁 台风过后现火烧云“丁达尔效应”交织奇观》,报道受台风过境影响,武宁县天空出现火烧云与“丁达尔效应”交织的罕见气象景观。
7月10日,《经济日报》12版视觉新闻《通江达海》,其中报道湖口县银砂湾园区一电煤货运码头在装卸电煤,通过水道发往各地。
7月11日,《新华每日电讯》6版刊发图片新闻,报道小学生在庐山文化馆暑期西河戏头饰制作体验班上学习传统手工技艺。
7月13日,央视“新闻直播间”栏目播出《高温持续 各地积极保障户外工作者健康》,报道分散在江西九江城区各处的183个红色蒲公英驿站宛如清凉港湾,24小时对外免费开放,雨伞、医药箱、充电器、冰箱、微波炉等设施设备也一应俱全,为广大户外工作者提供实际需求。
7月16日,央视“朝闻天下”栏目播出《江西九江 开放驿站 错峰作业 保障户外作业者安全》,报道江西九江通过开放爱心驿站、错峰收割稻谷、给作业者送去防暑药品等方式,保障户外作业者安全。
7月16日,《人民日报》19版稿件《用好两个市场 实现内外贸一体化(新视窗)》,配发照片报道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江西蓝科半导体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智能生产线上赶制国内外订单。
7月17日,央视“朝闻天下”栏目播出系列报道《警惕手机复制银行卡异地盗刷新骗局》,报道江西九江警方顺藤摸瓜,成功捣毁一个新型电信诈骗团伙。
7月17日,央广“新闻纵横”栏目播出稿件:手机贴一下ATM机银行卡就被盗刷!警方解谜“无卡取钱”作案方式,里面采用了市柴桑区公安局刑侦大队同期声,介绍了警方破获案件的过程,并且向市民做了提醒。
7月17日,央视“新闻直播间”栏目播出《活力中国调研行 江西 跟着赛事去旅游 打造乡村文旅消费新场景》,报道江西九江庐山西海,通过组织垂钓、匹克球等一系列赛事带动文旅,吸引众多游客前往。
7月18日,央视“新闻直播间”栏目播出《暑期去哪儿·书香伴夏 开辟多样阅读空间 “第二课堂”寓教于乐》,报道江西九江修水县图书馆单日入馆达4000人次,孩子们在暑期非遗体验课上,学习制作国家级非遗项目——全丰花灯。
7月18日,央视“新闻直播间”栏目播出《江西武宁 女子误入深水区溺水 三人施救化险为夷》,报道在江西九江武宁县公共游泳区,一女子游泳误入深水区发生溺水,所幸热心市民及时营救,转危为安。
7月19日,央视“朝闻天下”栏目播出《我国加快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报道江西九江以传承千年文脉为主线,以沿途文化景点为主体,推动岸线成为流动的长江文化鲜活载体。
7月20日,央视“新闻联播”栏目播出《书香伴夏 图书馆里过暑期》,报道江西九江修水县图书馆开设特色文化活动,孩子们在暑期非遗体验课上,学习制作国家级非遗项目“全丰花灯”。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