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 民有所呼 我有所应】向“水”而行 护“清”生“辉”

时间:2025-07-24 11:38:16 来源: 九江日报

水,是九江最闪亮的名片之一。为了让这张“水名片”熠熠生辉,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紧扣水环境治理,主动担当,持续发力,谱写了一曲人大“护水”的动人乐章。

以法治红线筑牢水环境安全防线

市人大常委会提前谋划,精心布局,在打基础、强保障方面下足功夫。通过聚焦水环境治理这一“小切口”进行立法,明确划定保护红线,全力守卫水环境安全底线。2019年、2022年、2023年,《九江市城市湖泊保护条例》《九江市水利工程管理条例》《九江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相继颁布实施。

市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蒋琼感慨道:“4年时间市人大常委会就出台了3部与水相关的法规。再加上环境卫生、城市绿化、海绵城市等关联性条例,我市已有6部条例与水环境保护紧密相连。”

“这些条例篇幅不长却切中要害,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极强!有了它们,执法更有底气,治理信心更足!”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

法律的关键在于有效实施。为推动这些条例真正落地生效,市人大常委会采取执法检查、专题调研等多种方式,对《九江市城市湖泊保护条例》《九江市水利工程管理条例》等法规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持续跟踪监督。这一系列举措有力推动了政府长江大保护三年行动、中心城区“六湖九河”治理、鄱阳湖总磷污染控制与削减、城乡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整治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监督实效推动水环境治理提质增效

修河,作为鄱阳湖五大入湖河流之一,曾以水质清澈、环境优美闻名。然而在2024年,部分流域的水环境质量出现下降趋势。“绝不能让修河水质恶化!”这是市委的坚决态度和对市民的承诺,也为人大行动吹响号角。市人大常委会联合市政府成立专题调研组,由分管领导带队沿修河主干支流排查,形成《关于修河流域水质下降问题的调研报告》,修河水质“保卫战”全面打响。

今年1月,市环委办印发《修河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工作方案》;3月,召开全市修河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工作推进会,深入研究相关工作,随后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听取市政府相关工作报告。

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详细汇报修河问题的整改情况:“我们严格按照《修河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工作方案》要求,以问题清单和工程项目清单为重要抓手,坚持每周跟踪进展、每月进行调度,全力确保整改进度和效果。截至目前,涉及修河水质的52个问题,已成功整改18个,其余问题也在稳步推进整改中;40个工程项目,已开工32个,其中15个已经顺利完工。”

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聂凡凡在审议发言时满怀深情地说:“我在修河边上长大,对修河有着深厚的感情。市委对修河的重视程度、人大对问题监督跟进的速度、政府对项目推进的力度,让我坚信修河的水质一定会越来越好!”

市人大常委会对水环境治理的责任与担当,不仅仅体现在对修河问题的紧盯不放,更体现在长达8年时间里,围绕17项议题持续问“水”的执着坚守,体现在从主任会议、市人大常委会到市人民代表大会,问“水”层级不断提升的高度重视。通过“执法检查+代表视察、专题调研+专项评估、专题询问+工作评议”等一系列监督组合拳,进行接力式跟踪监督。提出的相关问题和建议融入了市委决策和政府破难行动,使得“两湖水质提升、城区管网改造、乡村治污设施运转”等一大批涉“水”民生实事得以有效落实和解决。

以协同联动助力水环境保护行动

2023年10月,以“同饮一江水,共护母亲河”为主题的长江流域五省十五市人大协作交流机制首届主任联席会议在九江举行,来自鄂湘赣皖苏沿江十五个设区市的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参加会议并共同签署了协作交流机制框架协议。此次会议成果丰硕,赢得了与会同仁的高度认可和广泛共鸣。

为了进一步推动五省十五市人大的深度合作与协同联动,市人大常委会积极主动对接,推动九江市与湖北省黄石市、安徽省安庆市建立了“一江三省四警”协作、跨江司法协作和检察公益诉讼协作等机制,实现了一江两岸对违法犯罪行为的全方位打击查处,有力地保护了长江江西段的水环境。

市公安局水上分局副局长、市长江联合执法队队长叶亮介绍说:“协作机制启动以来,一江三地累计出动执法人员5200余人次,开展联合巡查1100余次,查扣各类违法违规船只9艘,打掉非法捕捞和采砂团伙5个,现场抓获犯罪嫌疑人17名,对长江江西段交界水域破坏水环境的行为形成了强大的震慑。”

(罗星华 毕书鑫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黄梦如)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