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实习生在赛得利|“客户导向”有智慧,低碳环保见担当

时间:2025-07-25 15:12:14 来源: 九江市融媒体中心(九江日报社 九江市广播电视台)九江新闻网

2个多月前,5位来自新加坡的青年通过中国-新加坡青年实习交流计划(YES项目)来到赛得利。这段充满未知、挑战的跨国实习之旅,给“Z世代”的他们带来哪些收获?即日起,跟随这些青春洋溢的年轻面孔,透过不同的文化视角,探索国际化企业平台带给外国青年的成长故事——

实习生林峻毅

担任赛得利大客户销售实习生的这段经历,对我来说是一次行业知识的拓展,更是一次深入理解中国商业文化的过程。这也是我目前最扎实、最值得回味的一次实习经历。

作为来自新加坡的学生,我原以为自己具备一定的跨文化适应能力。但不同于课堂上的理论学习,真正融入企业在中国的日常运作后,我才意识到,除了语言和专业知识之外,还有更多智慧值得学习,比如工作背后的文化逻辑,以及自我定位。

我对赛得利的印象非常好。团队氛围很接地气。大家都很愿意带实习生,不吝于分享经验。我的直属主管既严谨又耐心,还常常主动带我认识其他部门的同事,帮我理解产品与客户之间的关系。身边的实习导师们也各有特色,有的逻辑超强,有的口才很好,和他们一起工作让我学到了不少,也觉得同行的力量非常宝贵。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里所倡导的“客户导向”,已经深入企业运营各个环节。在我原来的印象中,客户维护就是把事情做好、服务到位。原本我以为的销售,就是单纯以结果导向去跟客户沟通,例如产品参数、价格和交期等。

经过导师、经理和领导们的经验分享,我很快发现,在中国的商业环境中,销售的成功更依赖于建立客户的信任。信任往往比一份完整的PPT更有力。在赛得利,担当和责任被视为很好的品质。实习期间,我学着更加用心地对待客户的每一次反馈,在与客户的持续互动中建立信任、诚信与长期合作。这让我逐渐理解到,做生意首先是做人。

除了“客户导向”,我在赛得利还感受到了浓郁的团队合作氛围。我的理解是,团队合作强调的是一个整体。相较于我所熟悉的“个人导向”,这里的工作方式更强调团队共识与集体责任感。同事们在执行任务前经常相互确认。这种模式有助于集思广益、规避风险。遇到问题时,更多的是一起解决。这让我认识到,“团队合作”不只是写在简历上的词,更是真正建立在信任与协作之上的日常实践。

更让我感到意外的是,中国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远超我的想象。在赛得利,大家谈论“环保”“低碳”“循环再利用”这些词时非常认真,甚至有点自豪。我意识到,这是企业一种自发的转型和担当。

这次在赛得利的实习让我学到更温和、更协同的做事方式,感受到了在倾听、观察和不断适应中找到正确答案的商业智慧。

(赛得利供稿)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