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职业大学向东班爱心家教协会青禾筑梦队:六年坚守践初心,青春筑梦武蛟行

时间:2025-07-25 17:16:56 来源: 九江市融媒体中心(九江日报社 九江市广播电视台)九江新闻网

九江新闻网讯(熊俊昊 黄海燕 温志华)2025年7月13日,九江职业大学向东班爱心家教协会青禾筑梦队为期14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自6月30日起,这支由23名青年学子组成的实践队伍深入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武蛟乡大桥村、小月村、灌湖村,以“青春筑梦乡土路,实干担当绘蓝图”为主题,通过教育帮扶、产业调研、文化传承、暖心服务等多元化实践形式,用专业知识与热忱服务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

教育帮扶:筑梦课堂守护成长

实践队将教育关怀作为核心任务,在武蛟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分赴三个村庄开展支教服务,开设涵盖安全教育、美育培养、科学启蒙等主题的系列课程。在安全教育方面,实践队员创新采用情景模拟与动画演示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开展防溺水教育,引导孩子们远离危险水域,帮助他们掌握基本自救技能。美育培养课程中,队员们组织孩子们开展树叶拼贴画、黏土手工制作等创意活动,逐步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自信心。科学启蒙课程则通过实物模型演示和趣味问答等形式,生动讲解地球结构、生物多样性等自然科学知识,激发孩子们探索科学的兴趣。

活动期间,实践队还特别关注留守儿童群体,组织专项家访活动。“看着孩子们从最初的拘谨到离别时的依依不舍,我真正明白了教育的意义——它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场生命与生命的温暖相遇。”一名实践队员在活动总结中深情地说。面对个别因思念父母而情绪低落的孩子,队员们耐心疏导、暖心陪伴,赢得了孩子们的信任和家长的好评。

产业调研:青春智慧助力振兴

在完成支教任务的同时,实践队深入武蛟乡产业一线,以实地参与、交流研讨助力乡村经济发展。队员们走进大桥村豪海绿色农业发展养殖基地,与技术人员探讨红泥鳅、翘嘴鱼等品种的养殖技术,从水温调控到饲料配比,从废水处理到市场销路,实践队员们认真记录、虚心求教;在集兴村紫薯种植基地,队员们一边观察土壤环境、聆听种植要领,一边俯身清理杂草、疏松土壤,村干部连连称赞:“你们既帮忙干农活,又琢磨产业发展,真是帮了大忙!”此外,队员们还参观了当地四大家鱼展览馆,通过记录鱼类特性与地方渔业故事,深化了对传统渔业保护与文化传承的思考。调研结束后,实践队召开专题座谈会,结合所见所闻提出产业发展建议,将“知行合一”的理念转化为振兴乡村的青春智慧。

文化传承:铁肩膀薪火相传

实践队专程前往大桥村铁肩膀展馆参观学习。在展馆内,队员们通过泛黄的历史照片、斑驳的农具等珍贵展品,深入了解大桥村党支部书记胡华先带领村民“肩挑重担、垦荒造田”的奋斗历程。随后,队员们将展馆内容转化为特色红色教育课程,为当地儿童开设了包括“铁肩膀”事迹讲述、“你说我画”互动游戏等在内的系列活动。在“写给胡华先先生的一封信”环节中,一位小朋友写道:“我要向‘铁肩膀’先辈学习,相信‘铁肩膀一定会代代相传!”孩子们真挚的表达,展示了红色基因的传承与活力。

暖心服务:双向奔赴情暖乡野

实践队深入基层,走进养老中心、田间地头与村委会,以实际行动传递温暖,助力乡村发展。在上湖村养老中心,队员们为老人整理房间、陪伴聊天、帮助洗发,并带来《荷塘月色》口琴演奏和《小美满》手势舞等才艺展示,现场气氛温馨欢乐。75岁的李奶奶感动地说:“你们一来,院子就像过年一样热闹!”在乡间道路上,队员们结合当地弯道多、照明不足等实际情况,向村民宣讲骑行安全知识,细化安全提示,增强村民出行安全意识。实践队还协助乡卫生院开展血吸虫防治筛查登记与宣传工作,村民纷纷称赞:“你们的宣传让我们的健康防线更牢固了!”在基层治理层面,实践队成立乡村振兴小组,协助村委会整理档案、完善电子台账,并通过电话摸排村民就业与养老保险参保情况,精准传递政策关怀,为地方发展与民生保障贡献力量。

六年坚守:青春之花绽放沃土

在结业仪式现场,孩子们一笔一画认真写下“谢谢老师”,并将精心制作的手工作品赠送给实践队员。临别之际,孩子们自发跟随缓缓驶离的大巴车,车窗内外挥动的手臂,定格成这个夏天最动人的画面。据了解,这是九江职业大学向东班爱心家教协会连续第六年赴武蛟乡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六年来,实践队始终以“铁肩膀”为指引,履行“不放弃、不脱离、不消极”的承诺,深入基层、服务乡村。

“我们像禾苗一样扎根乡土,用专业知识服务乡村发展。”实践队负责人表示,“六年不是终点,而是服务‘三农’,促进乡村振兴的新起点。”实践队将继续发挥教育纽带作用,搭建文化传播桥梁,以专业服务回应乡村需求,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贡献青春力量,让“铁肩膀”在新时代焕发更加夺目的光彩。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