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棍子鱼,不算到武宁


在九江武宁的庐山西海,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不吃棍子鱼,不算到武宁。”棍子鱼是武宁特有的野生鱼种,身长不过20厘米,因形如棍子得名。它对水质要求极高,仅存活于无污染活水中,庐山西海良好的水质环境为棍子鱼的繁育提供了极佳的生长环境。

棍子鱼的“成名密码”,藏在它独特的生理结构中:“一根肠”,腹腔小、肠道短,内脏占比极低。刺少肉厚,全身仅背脊一根主刺,老人儿童可放心食用,连鱼头鱼骨都能酥脆入味。久炖不烂,肉质紧实,经长时间炖煮仍保持弹性,汤汁越熬越鲜,成就“炖钵棍子鱼”的经典吃法。
棍子鱼多次登上央视节目,其“连骨带肉嚼着吃”的特色,被主持人赞为“补钙神器”。 曾有食客在武宁尝鲜后写道:“香浓的汤汁漫延萦绕,令人垂涎欲滴,像一首小诗在舌尖起舞。”
炖钵棍子鱼,做法其实也简单。新鲜棍子鱼去除内脏后,洗净沥干水份,用盐和少许生姜腌一个小时左右沥干水份。白干辣椒泡水备用,锅烧热加入菜籽油大火烧开,倒入棍子鱼炸至通体金黄捞出,控干油。

锅底加入适量油烧热后,放入姜蒜末爆香,放入泡好的干辣椒壳煸炒,加入少许盐、酱油调味,继续翻炒,最后倒入开水,烧开后放入炸好的棍子鱼,加入盐和少量醋,大火烧开转小火煮六分钟,加入味精后即可出锅,盛在陶钵里,放上火炉上小火慢炖到汤汁收至浓稠即可。

炖好的棍子鱼色泽浓郁,香气扑鼻。用筷子夹起整鱼,连骨带肉送入口中,棍子鱼的弹韧与鲜美,干辣椒的刺激与鲜香,在齿间碰撞、交织,好一场味觉的盛宴!

在武宁,棍子鱼早已超越食材范畴,成为武宁的旅游名片,游客专程为棍子鱼而来,随便一家餐馆都能吃到正宗的棍子鱼炖钵,让远道而来的老饕们尽兴而归。
从山涧溪流到餐桌中央,棍子鱼不仅是武宁人的味觉乡愁,更是中国江河馈赠的生态礼物。若你向往“一口鱼鲜知山水”的境界,不妨循着棍子鱼的轨迹,奔赴这场与自然的舌尖之约。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