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三石”:云雾深处的山珍至味

追溯其源,“三石”的采集与食用历史与庐山千年文脉共生。石鸡并非禽类,而是栖息于庐山清澈溪涧中的棘胸蛙,其名源于肉质细腻如鸡;石鱼是溪涧石缝间灵巧游弋的微型鱼种;石耳则是附着于绝壁之上、饱饮云雾的地衣珍品。

唐代白居易筑草堂于香炉峰下,庐山清泉滋养的“三石”或也曾慰藉过诗人谪居的脾胃。在道教圣山氛围中,它们更被视为汲取天地灵气的珍品,承载着“靠山吃山”的古老生存智慧。

欲得真味,必承其艰,更需匠心。石鸡捕捉不易,需夜色中循溪声寻觅,处理讲究去内脏而保鲜嫩,或爆炒成鲜香四溢的美味,或与石耳同炖,汤色清亮,山野之鲜尽融于一盅。

云雾熏石鸡
石鱼体微如绣花针,捕捞后需精细摊晒,成品金黄,轻如鸿毛。烹饪时,或温油轻炸至酥脆,佐酒绝佳;或与土鸡蛋同蒸,成就一碟滑嫩鲜香的庐山石鱼蒸蛋。

石鱼蒸蛋
至于石耳,采集于悬崖峭壁,险象环生。取回后需反复淘洗去尽砂砾,最宜与肉类或石鸡同煨,慢火之中,释放出山林特有的醇厚胶质与幽香。

石耳炖鸡
庐山“三石”之所以卓尔不群,首在其无可替代的自然禀赋。庐山石鸡肉质紧实细腻,滋味鲜美远胜寻常蛙类;石鱼虽小,浓缩的却是庐山溪流的清冽甘甜;石耳口感柔韧胶滑,饱含山野清气。三者皆生于庐山绝佳生态环境,富含优质蛋白与矿物质,这份来自山水的馈赠,不仅滋养了当地居民与游客的脾胃,更沉淀为庐山文化肌理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