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锻造制造业的硬核脊梁——论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十六次全会精神
加快锻造制造业的硬核脊梁
——论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十六次全会精神
九江日报评论员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高质量发展的“脊梁”,是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在加快打造“三个区域中心”、建设“一个美好家园”的征程中,我市制造业肩负着为城市能级跃升提供坚实支撑的时代重任。面对全球产业格局深度调整、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重大机遇与挑战,我们必须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坚定不移打好制造业攻坚行动主动仗,走好具有九江特色和优势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今年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较2024年全年加快2.5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9个百分点,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下一步,要认真贯彻全会部署要求,围绕关键路径精准发力,确保2025年市制造业攻坚重点任务圆满完成。
重大项目是制造业攻坚的“压舱石”,必须以钉钉子精神推动落地见效。150万吨/年PX项目及上下游项目既是产业链的关键节点,也是增长极的重要支撑,要紧盯要素保障精准发力,确保项目推进“不停步、不减速”。要抢抓国家实施新一轮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的政策机遇,加快推进九江萍钢升级改造一体化、江铜铅锌二期等项目,以项目带动发展“全年红”。
龙头企业与产业集群是制造业攻坚的“双引擎”,必须形成“以点带面、集群共进”的优势格局。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直接决定产业能级,要通过“一企一策”定制培育方案,推动企业营收能级跃升,力争年内新增一批百亿级、50亿级、20亿级企业,让“单打冠军”更强。同时,要深入实施“9610”工程,通过模具产业三年攻坚、船舶企业重组等举措,让“产业森林”更茂盛,推动装备制造(船舶)、新材料等产业集群营收向千亿级冲刺。
未来赛道是制造业攻坚的“新蓝海”,必须下好“先手棋”、抢占“制高点”。要聚焦全省“主赛道”和“高成长赛道”,加快布局未来健康、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航空和人工智能“4+1”未来产业,全力抢占核医疗、氢能、低空经济等新赛道。大力推进彭泽天红堆、瑞丰碳纤维产业园等项目,争创省级低空经济先导示范区,致力打造全省算力产业枢纽。
科技创新是制造业攻坚的“核心力”,必须打通“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转化通道。深度对接省级科技重大专项,支持企业、研究机构参与省级实验室建设,因地制宜打造一批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平台,深化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让创新活力充分涌动。同时,要以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为契机,推进“产业大脑”建设,让“数转智改”成为提质增效的“利器”。
园区平台是制造业攻坚的“主阵地”,必须以“提标升级”拓展发展空间。通过调区扩区、化工园区申报、国家级经开区创建等举措,让园区承载能力“提级”;通过盘活闲置低效用地,让空间利用效率“提效”,推动土地集约、产业集聚、功能集成。
制造业攻坚非一日之功,需要市县一体、上下联动、部门协同,以强大合力破难题、促发展。唯有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啃下“硬骨头”、解决“老大难”、创造“不可能”,才能推动制造业实现质的提升。相信随着一项项攻坚任务的落实,九江制造业必将挺起更坚实的“脊梁”,为“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开局注入澎湃动能,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