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之整改进行时】瑞昌市:一碗热饭暖“夕阳”
九江新闻网讯(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包四华)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瑞昌市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民生实效。从城市社区的幸福食堂到农村闲置校舍改造的幸福院,用一碗热饭的温度,让老人们在饭菜香中品味幸福老年生活。
每天中午,在瑞昌市肇陈镇大林村,由闲置村小改造的幸福食堂就会迎来村里老人就餐。65岁的柯愈全每天都和20多位老人来此,花三块五毛钱就能享用四菜一汤。“这儿一顿饭很实惠,有荤有素,吃得可好了!”幸福院内,除了整洁的食堂,还有观影室、棋牌室、休息室,老人们餐后可观影、下棋,晚年生活丰富多彩。
在赛湖街道府东社区幸福食堂,如果有行动不便者还可享受“送餐到座”。这家由社区党总支联动社会资源,以“政府补贴+市场化运营”模式打造的食堂,不仅解决了老人吃饭难题,更成了他们情感交流的港湾、幸福生活的休闲地。
为让助餐服务惠及更多老人,瑞昌市建立“主要领导全面抓、分管领导牵头抓、民政部门具体抓”的工作格局,多部门协同推进,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同步融入助餐设施建设。围绕“城市15分钟、农村30分钟助餐圈”目标,累计投入近4000万元,建成农村养老助餐设施140个、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9个,惠及2万余名老人。在运营模式上,瑞昌市巧打“盘活牌”,以“公益性+市场化”激活闲置资源,瀼溪学府食堂日均服务500人次,并探索出第三方与社区运营结合的模式,为200余人次困难老人上门送餐。
在政策保障上,瑞昌市对城乡幸福食堂实行分类补贴:城市食堂按就餐人数年补1万~3万元,60~79岁老人每餐补2元、80岁以上每餐补4元;农村食堂每月为炊事员发放700元工资,老人每餐补3元,该市财政安排70万元专项资金。通过“个人出、企业让、政府补、集体添、社会捐”多元机制筹集资金,为服务可持续性筑牢根基,确保这件民生幸福事持久扎根、扎稳瑞昌市的每一片土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