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老兵捐出27年抗洪史料 让年轻人看见长江边的热血坚守
九江新闻网讯(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余超)“这些东西跟着我27年了,现在交给展陈馆,要让更多人看到当年的抗洪故事。”9月7日,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原硬骨头6连战士将自己珍藏多年的抗洪史料捐赠给九江九八抗洪展陈馆。从沾满泥浆的救生衣到磨损的党员胸牌,从记录战况的简报到手握多年的纪念章,每一件物品都藏着1998年那个夏天,一位老兵与家乡共进退的热血记忆。
“当接到开赴九江抗洪抢险的命令时,心情既激动又沉重。”这位老兵在回忆中轻声说道,他本就是九江人,激动的是能为家乡出力,沉重的是洪水久久不退,家乡正面临严峻考验。8月11日21时30分,运载部队的列车驶入九江站台,老兵甚至没来得及和前来送行的家人多说几句话,就直奔出现重大险情的4号、5号闸口。接下来的18个小时,老兵和战友们在烈日与泥水中连续奋战:扛沙袋、堵缺口、筑堤坝,浑身被汗水浸透,脸上沾满乌黑的泥浆,却没有一人喊累。“家人知道我在抢险,但我们根本没空想见面。”老兵当时说的一句话,至今仍掷地有声,“我们的任务是死守长江大堤!”
27年来,老兵始终珍藏着这些抗洪“老伙计”:救生衣的布料早已泛黄,却还能看到当年抢险时留下的泥渍;褪色的毛毯边缘有些磨损,那是堤上夜晚御寒时反复折叠的痕迹;九八抗洪纪念章和纪念币被擦得锃亮;三张泛黄的抗洪简报,记录着当年九江大堤的险情与战况;还有那块挂在胸前的胸牌,印着他作为党员战士的责任。“‘英雄回家’活动让我想起了当年的战友和家乡百姓,觉得这些东西不该再‘藏’在家里。”老兵说,他希望这些抗洪史料能成为“活的教材”,让年轻人知道“长江大堤的安稳,是当年无数人用血汗换来的”。
“每一件物料,都是抗洪精神的具象化体现。”九江九八抗洪展陈馆负责人宋庆云接到捐赠时格外珍视。他介绍,这些抗洪史料将被收入九江九八抗洪展陈馆妥善珍藏,“它们不是普通的‘旧物’,而是有温度、有故事的‘历史见证’”。在宋庆云看来,这些实物比文字更有感染力。他表示,九江九八抗洪展陈馆将尽快对这些史料进行专业的整理、研究与展示,让参观者通过观看这些带着岁月痕迹的抗洪史料,更直观地感受“众志成城、顽强拼搏”的抗洪精神。
若您手中存有1998年抗洪相关的史料(如老照片、日记、实物等),欢迎联系九江市融媒体中心或九江九八抗洪展陈馆,让我们共同守护这段珍贵的历史记忆,传承伟大的抗洪精神。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