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破多项国际技术壁垒背后的“核引擎”
图为江西晨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现场。
作为锂电池电解液中的核心材料,六氟磷酸锂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一直被日本牢牢控制,技术更是被封锁得密不透风,这种白色的粉末曾一度被炒到100万元/吨的天价。如今,电解液行业已经成为中国人的“舞台”,中国不仅占据了全球80%左右的市场份额,出现了天赐等明星公司,产品还反向出口到韩国和日本,这一切究竟是如何发生的?
2009年,位于湖口县的九江天赐高新材料有限公司正式投产,凭借敏锐的战略眼光,这家从生产日化产品起步的企业迅速布局锂电池行业。致力于将关键材料的命脉紧握于中国掌心,九江天赐技术团队勇闯“科技无人区”,2016年12月,该公司自主研发了液体锂盐生产技术,成功实现了六氟磷酸锂的国产化,成为国内首家突破液体锂盐技术的生产企业。2024年,成功跻身江西省科技领军企业,实现九江“零”的突破。伴随着新能源汽车进入高速发展阶段,锂电池产业链快速上量,该企业电解液市场全球占有率超30%,出货量连续10年稳居全球第一,成为我市第三家“百亿企业”。
科技创新是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省委十五届八次全会、市委十二届十六次全会对下一阶段科技创新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发出了点燃科技创新“核引擎”的动员令。在湖口,通过科技创新赢得发展主动权的,不仅仅是这家“天赐”的企业。
走进江西晨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龙山基地项目施工现场,200多名工人正热火朝天地在多个作业面开工。“目前20多栋建筑单体已完工,生产车间设备安装、污水处理站等相关配套同步推进,积极推动项目在计划时间内达到试生产条件。”晨光新材研发副总监葛利伟告诉记者,公司近年来加速推进多基地战略,该项目建成后将新增年产21万吨硅基新材料和0.5万吨钴基新材料产能,不仅强化了产业链协同优势,更助力企业切入有机硅高端赛道,提升细分市场竞争力。
“我们将研发视为核心驱动力,每年投入营业收入的3%-5%用于技术研发,突破了多项国外技术壁垒。比如,之前需从国外进口烯醇硅醚,我们成功开发并量产后,价格是进口的一半,在给自己提供原料的同时,还可对外销售。”葛利伟介绍,针对功能性硅烷的开发应用,企业进行了长达十年的研究,形成了11大系列50多个品种的产品矩阵,覆盖氨基、环氧基、含硫硅烷等多个品类,广泛应用于汽车、风电、光伏等领域。截至目前,已拥有94项与功能性硅烷生产相关的有效授权专利与技术成果登记,覆盖了多个关键环节,进一步夯实了行业技术领先地位,成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作为功能性硅烷行业首家上交所主板上市公司,晨光新材凭借全产业链技术优势和规模化生产能力,稳居全球前列。
在九江中星医药化工有限公司干净整洁的实验室内,研发人员在精密的仪器前忙碌,有序进行测试、分析和实验;生产车间里,鲜见工作人员,一个个产品在大罐子、仪表、管道里“安静酝酿”……落户湖口20年来,这家专业生产抗菌类、心血管类、呼吸道类医药中间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了稳步发展,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1%,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5%。“我们主要产品市场占有率较高,对氯苯甘氨酸、四氮唑乙酸分别占到50%左右,巯基丁氨酸达60%以上。”该公司技术总监李仲新告诉记者,面对医药行业激烈的竞争,企业深耕科创领域,近三年研发经费投入3241万元,从事研发和技术创新活动人员占总人数的14.6%,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就地转化了36项科研成果,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近年来,湖口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科技创新工作决策部署,全力打好科技创新主动仗,年度研发投入认定数超10亿元,在创新平台建设、科创主体培育、科技人才引育、科技成果转化、科技生态优化等方面实现了新突破。聚焦产业发展需求,深入实施梯次培育强攻行动,目前,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13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54家,天赐荣获科技领军企业,晨光入选科技领军入库企业,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科技力量。
以“九江造”冲破多项国际技术壁垒,拥有九江首家本土主板上市企业、首家省级科技领军企业,占据全市百亿企业“半壁江山”,湖口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功跃上“千亿园区”新台阶,今年在全国省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百强中前进8位……在湖口强工的历程中,通过科技创新的“先行一步”,收获了满满的成绩单。“下一步,我们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破堵点、闯难关、蹚新路,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湖口县科工局副局长李斌说道。(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傅东 朱曦薇/文 李涛渊/摄)
记者手记
作为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沿阵地,湖口县通过实施“工业强县”主战略,在上一轮区域竞争中抢占了先机,迈出了向沿江板块逐梦的坚实步伐,成功从一个农业小县蜕变成工业大县。
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是大势所趋。采访中,记者看到,当下的湖口迅速点燃科技创新“强引擎”,坚持政府和企业双向发力,广大企业摒弃“内卷”、拥抱“创新”,通过科技创新在市场竞争中“站C位”。政府支持力度大、奖励及时兑现、引育人才机制完备、科创氛围浓厚……通过企业负责人、员工的回答,记者找到了优质项目选择湖口、优秀人才扎根湖口的“秘籍”。随着一项项科技成果走向生产线,有效增强了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加快驱动湖口迈向“工业强县”进程。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