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北明珠如何“港”通天下?

时间:2025-10-10 15:01:41 来源: 九江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强调,要大力发展口岸经济,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打造区域性物流枢纽和商贸中心。

九江大地,长江之滨,九江港犹如一颗璀璨明珠,在时代浪潮中焕发勃勃生机。

这里吊臂起落、货轮穿梭,见证着能级规模与服务效能的“双提升”:2023年货物吞吐量突破2亿吨,2024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万标箱。今年1~7月,全港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1.36亿吨,同比增长11.6%;集装箱累计完成56.71万标箱,同比增长14.3%。九江港运力超过400万吨,约占江西全省运力一半。

数字背后,是九江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以开放为帆、以创新为桨,在服务临港经济、融入国家战略中驶出的壮阔航程,一条通江达海、货畅天下的口岸经济崛起之路愈发清晰。

江海联运织就开放网络

港口兴,则通道畅;通道畅,则经济活。九江港深谙此理,将提升港口能级、拓展开放格局作为发展的基石。

九江港城西港区集装箱码头二期项目加快建设。

放眼九江沿江岸线,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图景:庐山市沙山一期综合码头、城西安信物流公用码头建成投产;湖口银砂湾综合码头水水中转功能率先建成投产,陆域正在加紧施工;上港二期、瑞昌下巢湖码头、彭泽泽诚公用码头正抓紧建设……这批重点项目的扎实推进,持续夯实着九江港作为门户枢纽的“硬实力”。

硬实力的提升,为九江融入更大发展格局创造了条件。2024年2月,九江口岸扩大开放至瑞昌、彭泽港区,至此,九江口岸开放码头由6个增加至8个,九江港沿江港区实现全贯通、全开放。

如今,口岸的开放发展迅速转化为现实发展红利。去年7月,一艘装载着大豆、木片等货物的国际货轮由俄罗斯驶入九江港城西港区集装箱码头,标志着俄罗斯—九江集装箱国际直达航线正式开通。“与通过江海联运至上海港中转相比,航程时间缩短6~8天,成本下降1000美金/标箱,有效帮助企业应对当前海运费居高不下、缺舱少箱等物流难题。”市港口航运管理局口岸管理科科长彭茜表示。

以此为缩影,九江港的开放通道持续扩容增效。航线网络越织越密,截至目前,九江港集装箱班轮航线达19条,开通了九江港至俄罗斯、日本的集装箱班轮直航,上至云南、四川、重庆,中至武汉、岳阳,下至太仓、徐州、南京等长江港口的航线稳定运行,九江—外高桥和洋山航线分别达到5班/周及以上,至京杭大运河开通了九江—济宁航线,至江淮运河开通了九江—蚌埠航线,省内开行九江至南昌、上饶、樟树、丰城等航线。九江港铁水联运主要到发站点增至29个,省内铁路站点实现全覆盖,省外辐射到湖北、湖南、安徽等地。

这条不断扩能、增效、延展的开放物流大动脉,正为九江及江西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

数智赋能重塑航运生态

如果说开放网络是九江港强健的“筋骨”,那么智慧化、数字化的深度赋能,则为其注入了“灵魂”和“血液”。

随着九江打造区域航运中心战略的深入推进,水上安全监管压力也同步增长。今年以来,共计进出鄱阳湖船舶3.01万艘次,未发生较大以上水上交通事故,无人员伤亡。辖区水上通航秩序持续向好,为区域航运中心发展把好水上安全关。

这一扎实的安全成效,直接得益于监管效能信息化水平的持续提升。


航运枢纽浔阳城,千帆竞发港城兴。

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强传统水上交通巡航、电子巡航和无人机巡航的融合,推进“互联网+监管”模式,探索应用非现场监管及“大数据+智能化”执法手段。通过集成VHF、CCTV、船舶交通管理系统、船舶智能卡口系统,建成港航智能综合监管系统,覆盖辖区鄱阳湖湖口至三洲头91公里和褚溪河口至瓢山51公里,实现自动抓拍识别、动态跟踪比对、船舶航向探测、AIS未开机嫌疑检测、船舶轮廓检测等主动感知预判功能。目前,80%日常监管和行政执法可通过“远程+现场”完成。

对于市场主体而言,智慧口岸建设带来的最直观感受则是“快捷”与“便利”。走进九江航运交易中心,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船舶位置、货物信息、泊位状态等数据,港口运行情况一目了然。

支撑这一场景的,是高度集成的“一站式”服务。九江航运交易中心整合了港航政务服务、航运交易、货船代理、海事法庭等众多服务单位,提供“一站式”服务;市港航局集港口航运、地方海事、船舶检验于一身的机构设置特色,推出新增船舶营业运输证书“一件事、一次办”;联合九江海事局推动“不停航办证”和“江湖联办”协同融通,实现九江航运区域“一类事一次办”,助推航运企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九江港数字底座持续夯实,智慧港航系统数据交换成员增至24家,覆盖公水铁领域;港航(口岸)数字化场景涵盖九江智慧港航综合服务、九江智慧港航一张图等18个应用场景,智治港航和智服企业能力不断提升。“数据要素赋能九江智慧口岸建设”项目荣获2024年“数据要素×”大赛江西分赛一等奖。

港产融合激活经济春水

港口不仅是物资交换的枢纽,更是产业集聚的高地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通过政策创新与服务优化,九江港正不断激活口岸经济一池春水,逐步成为带动临港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口岸平台的能级提升,直接吸引了产业要素的加速聚集。今年8月28日,九江口岸瑞昌港区迎来了首批俄罗斯木材进境,为长江中游地区木材加工产业开辟了高效低成本的供应链新路径。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未来每年5万立方米的优质松木稳定供应,将让江西铁牛智能家具有限公司等20多家企业原材料成本下降15%以上,带动下游产业新增产值12亿元,将有力推动瑞昌从“木材过境港”真正变身“产业枢纽港”。

在产业要素加速集聚的同时,金融活水的精准滴灌也为航运及相关产业注入强劲动力。

今年以来,我市搭建了金融政银企沟通平台,推动邮储银行对九江航运企业授信提标,为航运企业减少贷款利息500万元以上;引导九江银行落地省内首笔在建船舶融资业务,农商行落地首笔无中介机构在建新能源船舶抵押贷款。此外,推动组建了九江市航运保险共保体,促进成员单位收益共享、风险共担。截至今年7月31日,共保体服务32家企业,覆盖船舶险、船建险、船舶保赔险、水路货运险、安责险、公众责任险、雇主险、团意险及车险等险种,保费611.79万元,同比增长89.05%。

为进一步优化口岸生态,我市还积极举办江西国际物流通道建设推介会、航运物流政策宣介会等活动,吸引更多物流与外贸企业深化合作。助推成立航运商会,推动本地企业抱团发展,增强行业凝聚力。开展“物流服务进企业”活动,联合货代、港口企业为近20家企业量身优化物流方案,有效提升供应链效率与服务体验。

江海奔腾,势不可挡。借开放之势、创新之力,九江港正以前所未有的格局与魄力,联通世界、服务腹地。站在新的起点,九江港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继续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航程中破浪前行,为九江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贡献更大力量。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胡依倩/文 李涛渊 刘家/摄)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