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北乡村振兴的升级秘诀
从“三农”出发,向“振兴”而行。我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农业建设成为大产业”殷殷嘱托,奋力打造乡村振兴“九江样板”。
金秋时节,赣北大地,硕果累累。
金灿灿的稻穗铺满了稻田,50余万亩晚稻陆续开镰;德安县520万羽蛋鸡见证了农业的蓬勃发展,18亿元产值让“小鸡蛋”成为“小金蛋”;瑞昌市四大家鱼种质“基因库”,年产苗量达65亿尾,原种供应量占全国市场近一半;位于修水县的江西盐津铺子,则在休闲零食赛道上走出了一条从“生产、研发、加工、销售、流通”全链条发展科学高效路径,年销售额超13亿元……
两年来,九江粮食生产稳中有进,乡村颜值不断提升,农村改革蹄疾步稳,农民收入一攀再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生动画卷正徐徐铺开。
科技添动能 农业增效益
卫星遥感监测+视频智能监控+人工动态巡护,走进永修县高标准农田,“5G+慧管田”平台让人眼前一亮,这个科技感十足的长效管护新路径使得永修县44万亩高标准农田数据全量录入系统,开启了“一图统管”的高标准农田数字化治理新模式。
通过该模式,永修县实现了农田动态监测、问题处置、管护考核全链条数字化,能够精准捕捉农田的细微变化,大幅提升了基础设施保障能力。该县立新乡管护队队长梁小华说:“管护队每天从排灌站总渠巡至分渠,再到农田,保障种田大户灌溉用水。”
这一管护体系在实际应用中成效明显,该县滩溪镇麻籍村种粮大户马祖煌曾因沟渠杂草堵塞面临稻田灌溉难题。“在平台一键上报后,管护队迅速携带专业工具赶赴现场清杂、清淤。”马祖煌笑着说,“科技让种田变得更加智能更加高效。”
永修县高标准农田智慧管护模式是九江农业增效益的“秘诀”之一,近两年来,九江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55.92万亩,全市累计达267万亩。这一成果,一改过去“五牛下田、分散管理”的局面,赣北大地呈现“田成方、路成网、旱可灌、涝可排”的现代化农田体系,不仅降低了农民的种粮成本,还提高了亩均粮食产能。
“友壹葡萄,真的迪壳”。
为进一步稳面积、提单产、增效益,九江创新出台了“粮”策八条,九江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和农垦科(农药管理科)科长王四海介绍,“粮八条”安排了专项资金用于开展高产竞赛、支持测土配方施肥、支持微生物肥技术研发和工艺升级等,并对集中育秧100亩以上、新购农机等进行奖补,以此鼓励农民多种粮、种好粮。
从“粮田”到“良田”,从“好田”到“丰产”,九江以扎实行动,让每一寸沃土都孕育希望。在2024年打造12个吨粮片、90个高产片的基础上,2025年继续打造6个吨粮片、125个高产片,两年来,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11万亩、产量稳定在29亿斤以上,“赣北粮仓”得到进一步夯实。
善治筑根基 农村增活力
从出门“两腿泥”到户户通的柏油路;从种地“牛犁田”到高标准农田;从村民“不想留”到乡贤带头引智回乡创业致富……走进庐山市华林镇虎口冲大屋宋村,干净整洁的街道、错落有致的庭院、绿意环绕的长廊映入眼帘,村民生活悠闲自在。
这得益于华林镇积极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创新推行“党支部引领+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互助共进基层治理模式,该镇通过拆除危房旧棚、打通路网、整治房前屋后、打造共享生态菜园,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近两年来,九江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充分激发乡村多元价值,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市农业农村局乡村建设促进科科长陈栋介绍,九江深入开展“四融一共”和美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累计打造“四融一共”示范样板村82个,建设新农村点3245个,新改建农村户厕85613万户。
瑞昌乡村马拉松。
今年,全市宜居村庄覆盖率将达100%,实现涉农县(市、区)“万村码上通”5G+村庄环境长效管护运维中心全覆盖。
农村增活力的“秘诀”还在于持续激活乡村振兴动能。以全国首个“三资”监管AI助手“农小服”在彭泽上线为例,这一平台不仅以“大数据+人工智能”赋能农村集体“三资”监管,还能够为基层精准提供相关政策解读。
村民自演西河戏。
方块猫艺术村。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是推动乡村发展的关键力量。九江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培育高素质农民1738人。引导各农村集体因村施策发展资源经济、物业经济、产业经济、服务经济、旅游经济,培育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柴桑区黄洞村从穷山村到示范村的“华丽蝶变”,就是培育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先进典型。该村选优配强村班子,组建“强村公司”,下设大棚、玉米、水稻等7个事业部,聘请致富带头人担任事业部经理,探索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模式。该村党总支书记刘章顺欣喜地介绍:“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50余万元,1000多位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产业有奔头 农民增收入
天还未亮,彭泽县芙蓉墩镇回乡创业的养殖大户王啸雄就和工人们忙着从虾塘捞龙虾。经过3小时的努力,一只只个头大、色泽鲜亮的小龙虾被倒入虾筐中。工人们随即将虾筐搬运上车,运往龙虾交易市场。
这是今年夏天,彭泽县虾农的忙碌场景。“以前养龙虾,担心找不到收货商,现在不怕,因为彭泽就有龙虾企业和市场,今年的市场行情,每天净利润就有7000多元。”王啸雄笑着告诉记者。
在彭泽县,像王啸雄这样包塘养虾的虾农已有2000余名,他们采取“稻虾共作”模式,让小龙虾游在生态田里,实现了“一水双收”。
不仅如此,彭泽县还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成立小龙虾产业链党委,以“产业链党委+企业党支部+党员+养殖户”模式,强化党建补链、延链、强链,推动优质种业链、生态种养链、精深加工链、农旅结合链、冷链物流链、电商服务链和一二三产深度融合。2024年,彭泽县小龙虾综合产值达到20亿元。
和彭泽小龙虾产业一样发展迅猛的还有瑞昌市溢香农产品有限公司,该公司深耕“鸭蛋赛道”,从小作坊发展成为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走进溢香农产品有限公司,数智化生产线运行有序,直播间内吆喝声不断。近年来,公司立足鸭蛋加工,不断向上下游拓展延伸。坚持全渠道销售,产品线下辐射全国并出口海外。线上组建专业网络销售团队,2024年网络销售额突破7000万元。在本地建立10万羽优质蛋鸭生态养殖基地和6000亩优质紫薯基地,同时在公司板鸭加工、烘焙及馅料产品生产的带动下,收购当地农户肉鸭、紫薯、红薯、莲子、山药、红豆、豌豆、芋头等800余万元,带动了当地种养业发展。
小龙虾“链”出大产业、小鸭蛋“孵”出大企业的“秘诀”在于九江大力实施“四大攻坚”行动。九江加快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精品农业、品牌农业,大力实施水产、茶叶、油料、禽蛋“四大攻坚”行动,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双百行动”,已培育超亿元企业107家,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家、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2个、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2个,“两品一标”总数达到1080个,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5个,庐山云雾茶、宁红茶品牌价值分别达52.75亿元、32.5亿元。
一路繁花看九江。
殷殷嘱托化为奋进动力,九江大地正以创新为笔、实干为墨,书写乡村振兴壮美篇章。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程静/文 李涛渊/摄)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