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雪!九江文物“喊”你穿毛衣了~
今日,大雪!
哇,好冷啊~
想必大家的毛衣都穿上了吧?
“魔法”AI又来袭
九江文物也来“喊”你穿毛衣了~
九江文物版“姊妹篇”之
九江博物馆“镇馆之宝”穿上毛衣来“整活”啦
岁寒时深,添衣勿念


撇口,短颈,颈部饰数道弦纹,肩部堆塑三个蝶形系,通体拍印纹饰,器型完整。这件商晚期原始瓷器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当时陶器制作工艺特征,进一步佐证了九江所处区域空间在商时期与中原商文化有着密切关系。1973年,出土于九江市新华书店人防工地,经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铅质,上圆下方,呈长方形。钱牌正面铸有两行阳文“准拾捌界壹百江州行使”十个字;背面上部铸有一“使”字,下部有一个形似“片”字的花押,“使”字右下方有一处模压阴文“权宜便民”四字。1993年出土于九江市兴建“大中大商厦”建筑基础挖掘,被国家文物鉴定专家委员会确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高44.2厘米,口径93厘米,足径103厘米,由盖、瓶两部分组成。盖呈笠状,上塑柱状七级宝塔,塔顶宝刹作葫芦形,盖面绘十二条荷叶脉络纹。出自元延祐六年(公元1319年)安百四墓,是目前国内外有纪年可考最早的一件青花器,是元代早期青花瓷代表作,比典型的元朝至正型元青花早数十年。现珍藏于九江市博物馆,为国家一级文物。

高12.5厘米,口径7.7厘米,足径5.4厘米,带盖,盖口稍有破损;宝珠定钮,花瓣式座,子母口,弧腹,喇叭形足;盖和钮共有五组弦纹,双刃前段略凹弧形。此器整体品相基本完好,由国家文物局全国馆藏一级历史文物鉴定确认专家组鉴定为一级文物。

盘口,短颈,肩部饰对称双系,鼓腹,平底,饰方格纹,胎深灰色。据《九江党史大事记记载》:1975年4月,在九江钢铁厂基建施工中,发掘出珍贵陶罐一件,腹上部阴刻行书“东林寺乞米”5字。据考证,这是晋代东林寺僧人化缘所用的盛器。现珍藏于九江市博物馆,为国家一级文物。

印面阳刻五行八思巴文,铭文从左至右、自上而下释读为“江西等处行中书省烧钞库印”。印背面两侧竖刻对应汉文,“江西等处行中书省烧钞库印”。1983年出土于九江市区山川岭基建工地,该印为元代官方昏烂纸币销毁机构“烧钞库”所用之官印,是元代官方纸币管理制度的直接见证物,全国范围内烧钞库官印仅出土江西行省1枚,十分珍贵,现藏于九江市博物馆,为国家一级文物。

该铜印呈圆形,印钮扁平,上窄下宽呈梯形。印面为外圆内方,正方框内镌篆书“管军万户府印”六字。元末农民起义中,徐寿辉以蕲水为都城,僭称皇帝,国号“天完”,改元“治平”。农民军在军事建制中,为了发布命令、移行公文、任命将领铸造了许多铜印,但这类印在封建统治者和文人士大夫的眼里都属于“异端”,发现后要及时销毁,故保存至今极为珍贵。现珍藏于九江市博物馆,为国家一级文物。

鞍形,枕面四周向外有突棱,底部内凹,并有一气孔。枕面饰三道弦纹、水波纹,正面模印缠枝花卉纹,两面侧面模印兽面纹。通体施酱褐釉。吉州窑是江南地区一座举世闻名的综合性瓷窑,兴于晚唐,盛于两宋,衰于元末,因地命名,有着1200多年的烧造历史,它丰富的烧瓷技术和名工巧匠对江西地区瓷业的发展提高,曾起过相当重要的促进作用。现珍藏于九江市博物馆,为国家一级文物。

高12.5厘米,口径10.5厘米,卷沿、束颈、丰肩、鼓腹、兽形三足。1984年出土于九江市金属厂。腹部有道凸弦纹,肩部饰黄、绿、蓝三种釉色的变体莲瓣纹,腹部饰白釉点状纹,底部无釉,口沿稍有变形并有三处支烧痕。现珍藏于九江市博物馆,为国家一级文物。

(制图 饶红)
盘口呈葵花形,浅腹,椭圆形圈足,内口沿饰一周梅花图案,间有四处海棠形开光,盘内壁依次为一圈弦纹,一圈蝴蝶纹,盘内底饰矾红二龙戏珠。盘底书“大清光绪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工艺精美,色泽艳丽,历经岁月洗礼之后,依然品相完美如初。现珍藏于九江市博物馆,为国家一级文物。
“衣”秒过冬!
穿上毛衣的新晋网红文物也太可爱了吧
责任编辑:
一审:
二审:
三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