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看九江】江西省修水县汤桥村易地搬迁脱贫户林英华——搬出深山窝 乐享新生活
7月25日,《人民日报》18版整版专栏稿件《听脱贫户讲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故事 脱贫稳稳的 兜底牢牢的》,其中以《江西省修水县汤桥村易地搬迁脱贫户林英华 搬出深山窝 乐享新生活》为题,单条报道了修水县汤桥村易地搬迁脱贫户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幸福新生活。
“防火安全,人人有责……”临近中午,一辆“大喇叭”宣传车里传来循环播放的防火提示,声音越来越近。“这是林英华回来了,他是村里的大忙人。”江西省修水县黄沙镇汤桥村党支部书记佐赣锋笑着说。
汤桥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脱贫户林英华的家,干净整洁,家用电器一应俱全。“我是村里的生态护林员,还种了10多亩稻田,日子过得踏实。”
8年前,林英华还和父母住在深山土坯房,每年靠种几亩薄田、卖柴火、打零工等勉强维持生计。2017年,包括他在内的53户村民易地扶贫搬迁,住进了新房。
搬出来面对新环境,开启新生活,如何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佐赣锋说,村里发挥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走村入户,与搬迁群众交朋友、拉家常,深入了解大家的所思、所盼,解决大家的急难愁盼。
一张桌子、十几条板凳,大家围坐一堂,群众说事、干部解题的“板凳会”,实实在在解决大伙儿的烦心事。林英华说,学校门口车辆乱停乱放严重,“板凳会”上提出来后,很快村里就施划了停车位。通过“板凳会”,村里先后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改造了自来水管网、增设了电瓶车充电棚……
安置小区里的居民,来自20多个不同的村组,如何和谐共处?“建立村规民约、移风易俗文明公约,成立红白理事会、议事协商会,安置点上很多事,都由村民集体商议决定。”汤桥村乡风文明理事会理事长龚三忠介绍,村里每年还会评选“好公婆”“好儿媳”“勤劳之星”等,让文明乡风滋润乡亲们的心田。
“环境美、民风淳,家门口就能就医、上学、就业,这搬出来后的日子,舒坦!”林英华感慨。(人民日报记者 杨颜菲)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