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检验互认与精准检测 九江市临床检验质控中心2025年度首次培训会召开
九江新闻网讯 聚焦检验互认与精准检测,共筑区域医疗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深入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推动检验结果互认落地见效,强化全市医疗机构检验实验室能力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近日,由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北京生命绿洲公益服务中心联合主办,九江市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中心、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承办的九江市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中心2025年度第一次培训会议在九江顺利召开。
会议吸引了九江市临床检验质控中心委员、各级医疗机构检验科主任、实验室负责人、技术骨干及南昌、景德镇、吉安、宜春代表等约170人参加,共探检验医学高质量发展路径。本次会议以“感染性疾病分子诊断能力同质化建设”和“质控赋能,互认增效:检验结果互认的质量保证”为核心主题,通过学术报告与经验交流,为提升区域检验服务能力、加速检验结果互认进程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开幕式上,九江市卫健委副主任胡国斌、江西省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主任委员王小中教授、九江市临检质控中心主任胡志坚教授、中华检验医学培训工程项目部主任刘海松先后致辞。胡国斌提出了当前部分实验室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检验结果互认是深化医改、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关键抓手,需以基层能力提升为基础推动同质化建设;王小中表示,精准检测与质量控制是互认的核心,需强化技术创新与标准化管理;胡志坚呼吁全市检验工作者以本次培训为契机,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会议由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主任徐炜主持。
学术报告环节围绕感染性疾病精准检测与检验质量控制两大主线展开,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分享最新成果。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俊明教授系统解析《病原体高通量测序技术发展与应用》,提出该技术在复杂感染诊断中的突破性价值;江西省儿童医院柯江维教授针对《儿童呼吸道常见病原体实验室精准施策》,提出儿童群体快速筛查与精准干预方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杨军平教授分享了《环状RNA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表达及与自身抗体水平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为自身免疫疾病诊断提供新靶点;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徐仙赟教授则聚焦《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基因组学与个体化治疗》,推动精准用药实践;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王小中教授专题解读《AMH检测临床应用进展》,突出电化学发光法在性激素检测中的技术优势。
九江市临检质控中心主任胡志坚教授深入剖析《有效实施医学检验全面质量控制》,提出“全流程、多维度”质控策略;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张启贵结合《凝血检验与质量控制》,详解凝血检测标准化难点;九江市妇幼保健院邱金波通过《血细胞分析的质量控制》,提出预分析环节对结果精准性的影响;九江学院附属医院谢福生以《定量项目室内质量控制及失控分析》为题,分享实操经验。
本次会议通过理论与案例结合的形式,为参会者搭建了高水平学习交流平台。与会人员纷纷表示,培训内容紧扣临床需求与学科痛点,既有前沿技术动态,又有可落地的质控方案,对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和检测能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参会代表纷纷表示,专家们对质量控制要点的拆解,尤其是失控分析的实战经验,为大家解决日常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作为九江市检验医学领域年度重要学术活动,此次会议不仅为全市检验工作者提供了前沿知识与技术指南,更明确了检验结果互认与基层能力提升的协同发展路径。未来,九江市将持续深化检验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在推动标准化、规范化的感染性疾病检测技术、规范标本外送、检验结果互认等方面,通过构建高效的区域医疗协作网络、助力“健康中国”目标实现贡献检验力量。(九江学院附属医院供稿)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