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赣鄱先锋】以爱为炬映初心——记武宁县志愿者协会副会长朱志斌

时间:2025-07-31 15:23:57 来源: 九江日报

桥因承载而显厚重,人因奉献而具光芒,朱志斌的人生正是以奉献为笔书写的生动答卷。他秉持“饮水思源,回报社会”的信念,让个人成长的轨迹与事业发展的脉络,始终与社会公益事业紧密交织、同频共振。多年来,他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在志愿帮扶路上留下坚实脚印,用心温暖他人,推动社会和谐,为“奉献”二字作出了最动人的诠释。

勤奋改变命运 汗水浇灌成功

朱志斌出生于浙江移民的普通家庭,小时候的日子始终浸在拮据里。但他心中有向上的动力,敢想敢试、吃苦耐劳,闯出了致富路,成为武宁县工业园区凤口村党员致富模范、县志愿者协会副会长。

1992年,15岁的朱志斌初中毕业后回家务农,一家靠几亩薄田维生。他暗下决心,不能困守穷日子。1993年初,朱志斌决定去浙江温州打工,赚到了“第一桶金”,后于1995年到湖南长沙开皮鞋店,有了些积蓄。2005年,他在南昌开汽车美容店,因诚信经营,生意红火。2007年,为照顾多病的父母,他回到武宁县,开起了电动车行。朱志斌白天跑市场,晚上研究产品,10年间将自家的电动车行做得小有名气,一举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朱志斌在与客商打交道中,深感知识不足,便坚持读书看报,视野渐宽,思想日新。他说:“我的家庭条件变好离不开党的政策,园区和村党组织帮我解决了很多难题,希望自己能像党员一样为社会作贡献。”2013年,他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

关爱弱势群体 传递温暖力量

朱志斌常说:“我从困难中走来,现在看到谁家有困难,我就想起自己当年,就想尽力去帮助。”武宁县工业园区南市村村民钟明家境贫寒,父母均患病。2014年2月,钟明骑摩托车摔伤昏迷,朱志斌闻讯到医院送上3000元,回村后组织村民募集16100元。面对钟明一家的再三感谢,朱志斌却说:“乡里乡亲,有困难尽管说。”2019年,朱志斌得知鲁溪镇小源村有位108岁的抗战老兵,便多次带着礼物看望,陪老人聊天,心中满是对老人的崇敬。

自2012年起,每年的大年三十,他都会拜访凤口村浙江移民队65岁以上村民,送上200到400元不等的拜年红包,每年约花1万元。重阳节时,他宴请全村65岁以上老人,还请人表演节目,给老人发红包。这两项活动一直延续至今,一位80多岁老人感慨:“多些这样的年轻人,村里文明气象会更好。”2015年7月1日,朱志斌光荣入党,之后更积极参与党组织活动,凡村里有事必全力相助。

勇担社会责任 践行公益初心

2018年5月,朱志斌加入县志愿者协会,当即捐5000元会费,当年又捐10000元作为年会费用;同年8月,他带志愿者到凤口村,自捐4200元慰问42户贫困家庭。协会的爱心活动,他场场不落,家人也支持。朱志斌还热心为县里其他爱心组织奉献爱心,蓝豹救援队成立时,他捐3000元活动经费,还参与救援后勤,出钱出力,被救援队评为“爱心人士”。

2019年,他带协会敬老组成员赴多个乡镇慰问孤寡老人,为老人打扫卫生、梳理。2019年4月,武宁县举办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他全程参与秩序维护,而且他的电动车行作为支持单位之一,全力支持活动开展。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后,他协助凤口村做好管理工作,站岗巡逻、发宣传单,捐帐篷,还为一线人员送中药汤。

多年来,他参与公益,尤其在敬老方面成绩显著,慰问老人30余次,为老年协会、特困家庭累计捐物捐款20余万元,获各界好评。他先后多次获评工业园区、凤口村、武宁县优秀共产党员,全县优秀志愿者;企业被评为“爱心企业”。朱志斌说:“我做的是平常小事,希望能帮到需要的人,让大家生活得温暖快乐,也希望在协会带领下,把公益做得更好。”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黄梦如)

责任编辑: